[发明专利]限位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5400.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星;尹豪迈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8 | 分类号: | H01R13/58;H01R13/506;H01R13/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连接器中的限位夹具。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借助于电信号或机械力的作用,使电路接通、断开或接换 的功能元件。连接器可用来传输电信号或电磁能量。因此,凡是有电子系统 存在的地方,都可以找到连接器。尤其在大型的电子系统中,往往要求用成 千上万个连接器。可以说,连接器是保证各种电子系统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的关键元件之一。连接器作为一种可以反复地卸下和重接入电子系统中通路 的装置,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的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连接端子以及连接端子上的连接线。连 接端子设置在连接器的壳体内,连接线连接在该连接端子的尾端,并自该连 接端子的尾端伸出连接器的壳体之外。其中,壳体内部设有止动凸台,连接 端子上具有相应的凸出部分,连接端子是通过止动凸台和凸出部分之间的配 合而固定在壳体内部的。然而,连接在连接端子上的连接线却处于无限位状 态,即虽然连接端子是固定在壳体的内部,但连接端子上的连接线却具有一 定的自由度,易在外力的拉拽下晃动,会影响整个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当外力较大时,不但会导致连接线极易被拉动,更有甚者,还可能影 响连接器壳体内部的连接端子的固定。因此,尤其当连接器处于使用环境下 时,如应用于大型的电子系统中,由于连接线处于无限位状态,一旦受到外 力作用,会影响连接器在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对电子系统产 生负面影响。如此,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中连接线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很 大程度地限制了连接器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虽然通过一定的固定装置定位于壳体 内,但是,由于连接器中的连接线处于无限位状态,在连接线受到外力的拉 扯时,还可能影响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的固定效果,使得连接器中的连接端 子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设计,以克服现实应用中由于连接器中的连接线处 于无限位状态而容易影响连接器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一问题,实已成为目 前业界亟待克服之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 面。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夹具,能够对连接器的连接线进行限 位,从而保证整个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夹具,该限位夹具同时还能对连接 器内的连接端子进行限位固定,防止连接端子在连接器内移动或者晃动,从 而进一步提高整个连接器在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限位夹具。
本发明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限位夹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限位夹具,用于对装配到连接器中 的连接线和连接端子进行限位,该限位夹具包括:固线部,用于对连接器中 的连接线进行限位;锁定部,用于将固线部锁定在连接器上,锁定部包括: 延伸自固线部的锁定臂,用于与连接器的内壁相配合地形成限位空间,从而 防止连接端子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和形成于锁定臂上的若干自锁件, 其中,自锁件采用与连接器的内壁进行干涉配合的方式,将锁定臂锁定在连 接器的内壁上。
具体地,该限位夹具还包括:连接端子限位部,位于限位空间中的至少 一个锁定臂上,用于对连接器中的连接端子进行卡合,从而防止固线部在前 后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自锁件为一条状凸起,该凸起的前端为条形 干涉部分,末端为楔形的导向部分;其中,干涉部分使连接器的内壁产生变 形,而导向部分便于将限位夹具从连接器中退出。
优选地,自锁件的干涉部分的前端距离固定部的开口端一定距离。
优选地,锁定臂具有弹性。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连接端子限位部为限位钩。
具体地,固线部包括第一固线件,与第一固线件相互配合的第二固线件, 和连接第一固线件和第二固线件的连接结构;其中,连接结构包括连体连接 件,一体连接第一固线件和第二固线件。
其中,第一固线件,连接结构和第二固线件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包括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可开合地连接第一 固线件和第二固线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5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调压型船舶油润滑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镍纳米空心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