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克力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5005.2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定多;马勇;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02 | 分类号: | C04B2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 梅 |
地址: | 201404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克力 人造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天然大理石表面花纹和优异耐热水性能的亚克力人造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模压亚克力人造石通过将无机填料如氢氧化铝混入亚克力类树脂来制备,这种亚克力人造石具有各种优异的功能和性能如优异的外观、柔软的手感、耐候性和模塑制品的所具有的其它性能,并广泛应用于台面如厨房柜台等、洗衣和梳妆台、防水面和其它建筑用途。但亚克力类树脂的沸点低限制了它的应用。
日本专利JP-B4-58423获得了耐热性和柔韧性优异的亚克力人造石,但其成型时间很慢,生存效率低,且表面效果不好。
日本专利JP-A5-32720,IP-A6-298883,JP-A6-313019等都获得了性能和外观很优异的亚克力人造石,但其增稠剂的制备过程很复杂,设备投资也较大,从而影响了其工业化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亚克力人造石,该人造石具有产率高、适合高温模塑和模塑加工性能优异的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亚克力人造石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亚克力人造石,按重量份计包括下述组分:
亚克力树脂单体 40~70份
增稠剂 10~25份
无机填料 200~350份
固化剂 0.01~2份,
不饱和树脂 0~30份,
所述的增稠剂为丙烯酸类聚合物与亚克力树脂单体的热溶混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在100000~400000。其中,
亚克力树脂单体的用量可以为40,45,50,55,60,65或70份;
增稠剂的用量可以为10,12,15,18,20,22或25份;
无机填料的用量可以为200,220,250,280,300,320或350份;
固化剂的用量可以为0.01,0.05,0.1,0.5,1,1.5或2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亚克力树脂单体为含有亚克力类单官能单体,优先选择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亚克力类多官能单体,优先选择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以上的混合物。单官能单体和多官能单体在混合物中的比例不特别限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增稠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热溶混合物,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混合重量比为1∶2~4。具体可以为1∶2,2.5,3,3.5或4,优选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无机填料为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钙、滑石粉、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固化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中的一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191系列中的一种,即由二元酸(酐)和二元醇(及其缩合物)经酯化反应,缩聚而成的线性不饱和聚酯树脂。
无机填料和不饱和树脂颗粒赋予亚克力人造石清晰纹理图形和一定的耐热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亚克力人造石的各组分还包括增强剂、着色剂、内脱模剂、低收缩剂、阻聚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针对上述的亚克力人造石的制备方法,捏合机中按配方量加入不饱和树脂、亚克力树脂单体、增稠剂、无机填料和固化剂,将原料捏合,捏合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获得亚克力模塑料,将模塑料填充到模具中,在100~145℃,10~20MPa压力下固化,制得亚克力人造石。
具体的固化温度为:阳模135~145℃,阴模125~13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聚合物增稠剂的制备方法为: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至溶解,在60~80℃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通过加热搅拌将一定量的聚合物溶解在一定量的亚克力单体中,制得增稠剂。
本发明通过特定的亚克力树脂单体和增稠剂,以及新颖的增稠方法高产率制备亚克力人造石,适于高温模塑并具有优异的模塑加工性能、增稠性能和储存稳定性,亚克力人造石产品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外观。
亚克力类模塑料在经加热和加压固化之前,还可通过已知方法,加压模塑法、传递成型法、注射成型法、挤出成型法等进行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5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