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缆桥设备射频参数检测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4812.2 | 申请日: | 200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奇;蔡家麟;王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3/46 | 分类号: | H04B3/46;H04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傅戈雁 |
| 地址: | 20006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射频 参数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桥设备射频参数检测系统,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缆桥技术是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射频调制技术,是为解决在现有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上进行高速数据接入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该技术完全利用现有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的网络布线,通过在网络中增加缆桥设备,实现高速和高质量的多业务接入。
缆桥设备使用的作用是将要传输的IP高速数据调制到CATV不用的频率范围:低频段使用的频率范围是12MHz—28MHz,高频段可供使用的频率范围是800MHz—1550MHz。通过缆桥设备的调制,实现IP高速数据与CATV信号在同轴电缆合用传输,从而解决了IP高速数据信号从楼道进入室内需布线问题。由于缆桥设备在有线电视网络中选用的频率只能是在规定的频道中实现,因此在实际的并网中必须对缆桥设备的射频参数进行匹配性检测,否则是无法实现上述并网功能的。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在现有共用网络并网系统中进行的缆桥设备设置中采取的方法是:在楼道中CATV分支分配器前端插入缆桥设备,通过此缆桥设备,将IP高速数据信号调制到同轴电缆上,与CATV信号合用传输;在用户室内CATV端口接入缆桥设备,通过此缆桥设备,将高速IP信号和CATV信号接到不同的端口,分别连接IP终端和电视机。
现有的缆桥设备射频检测方法是人工测试,将缆桥设备输出信号连接到频谱分析仪,通过人眼观察频谱分析仪显示的频谱特征,判断射频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这种方法不能保存缆桥设备完整的射频数据,对缆桥设备的射频带宽、带内输出功率、带外干扰功率不能精确测量,所以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上进行宽带数据接入的缆桥设备的检测系统。希望具备快速、并能自动检测缆桥设备射频参数是否合格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这种缆桥设备射频参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此检测系统包括缆桥设备、待测缆桥设备、Willtek频谱分析仪、六分支器、CATV信号发生器、IP数据信号发生器、计算机终端、监视器、IP终端;上述设备中的CATV信号发生器和IP数据信号发生器分别通过光缆和网线与待测缆桥设备连接,并将待测缆桥设备通过同轴电缆与六分支器连接,由六分支器通过两路同轴电缆分别与连接监视器、IP终端的缆桥设备以及受计算机终端操控的Willtek频谱分析仪连接。
所述的Willtek频谱分析仪是型号为9102手持式通用频谱分析仪,工作的频率范围是100KHz—4GHz,具备RS232接口和以太网接口,可通过PC机自动控制频谱仪的工作状态。
所述的六分支器是型号为612的有线电视电缆分支设备,有一个输入端口和6个输出端口,输入输出端口阻抗和同轴电缆匹配。
所述的CATV信号源是从节目中心通过光缆传过来的CATV节目信号。
所述的IP数据信号发生器是型号为IXIA400T的专用网络分析仪,它产生的高速IP数据包通过网线传递到缆桥设备。
所述的计算机是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它通过网线连接到Willtek频谱仪,运行专用控制软件,给出控制指令调整频谱仪工作状态,从频谱仪接收测试数据并计算分析,存储、显示、打印测试结果,判断被测缆桥设备是否合格。
所述的监视器是CATV终端,可显示传送的电视节目,可观察电视节目是否受到缆桥信号干扰。
所述的IP终端是接收IP数据的终端,可以是计算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实现了自动检测缆桥设备射频参数功能,而且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IP数据信号发生器 2-待测缆桥设备 3-缆桥设备4-监视器 5-IP终端 6-计算机终端 7-Willtek频谱分析仪 8-六分支器 9-CATV信号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8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