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4459.8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3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12/5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理信息 ip 地址 规划 方法 | ||
1.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包括:
(1)规划骨干网的架构,使每一个上级骨干网节点与一个次级骨干网节点连 接,使同一层级、同一分支的网络结构任意布置;
(2)将骨干网节点的IP地址划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标识该骨干网节 点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标识该骨干网节点在本地的身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当有骨干网节点违反架构原则时,通过节点逻辑变化使其遵循每 一个上级骨干网节点最多与一个次级骨干网节点连接的原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将该骨干网节点的IP地址划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标识该骨 干网节点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标识该骨干网节点在本地的身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骨干网节点的IP地址的第一部分形如X.Y.Z,其中X为精确到分的经度,Y为 精确到分的纬度,Z为骨干网级别,使用IPv6地址中的32比特来标识;该骨干网 节点的IP地址的第二部分使用IPv6地址中的96比特来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骨干网节点的IP地址形如A.B.C.D.E.F.G:U.V,其中A指明该骨干网节点在东/ 西经,B和C分别指明该骨干网节点所在的经度的度数值和分数值,D指明该骨 干网节点在南/北纬,E和F分别指明该骨干网节点所在的纬度的度数值和分数值, G指明该骨干网节点所在的骨干网级别,U和V指明该骨干网节点在本地的身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对传感器网络和无线自组织网络进行支持和扩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传感器网络和无线自组织网络进行扩展的方法包括在节点使用端点-地址池映 射或者预留IP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支持与扩展,其中通过预留IP的方式满足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扩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对假冒地址的防范:以骨干网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作为判断地址是 否真实的标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地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2)之后的对IP地址的路由实现的步骤,包括:
(a)将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减去该端口对应的位移;
(b)判断该数据是否已经被标识,如果已经被标识,则对在本层控制范围内 的数据进行去标签再转发,对不在本层控制范围内的数据直接转发,流程结束,如 果未被标识则进入下一步;
(c)判断该数据是否来自上层,如果来自上层,则根据剩余位移标识后转发, 流程结束,如果不是来自上层则进入下一步;
(d)判断该数据是否在本层控制范围内,如果在本层控制范围内则根据剩余 距离标识后转发,流程结束,如果不在本层控制范围内则进入下一步;
(e)判断该数据是否是层内中心节点,如果是层内中心节点则直接转发,流 程结束,如果不是层内中心节点则做快速向上标识后转发,流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4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遥控焊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层中间包覆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