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记忆和手写功能的触摸屏黑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4290.6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1;G09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宋羽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记忆 手写 功能 触摸屏 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板,且特别涉及一种触摸屏黑板。这种黑板用一手写笔替代了以前的粉笔,而且该黑板还具有语音文字转换功能,能够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全部转换为文字保存下来,以于以后查阅。
背景技术:
黑板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的学习工具,然而,由于老师们一直是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来传授知识的,这样老师就得把重要的知识点全部用手写到黑板上,粉笔的粉末不但对老师的身体有害,而且一直用手在黑板上板书,也会增加老师的疲劳,影响讲课的速度;在黑板写满字后,还需要把黑板上的字擦去,这也是一项又脏又累的工作。
虽然有人创造了多媒体,就是老师在上课前,先把要讲的内容全部输入到电脑上,上课时只需按照多媒体上的内容讲给学生。这虽然使老师们省去了用粉笔写字,但是老师课前的准备也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在讲课时那些当时激发的灵感以及一些需要增加的知识点,都不方便加入课件里。而且,如果老师一直看着多媒体讲课,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听课兴趣,不能在师生之间形成很好的互动,影响讲课和听课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发明一种新的黑板,来解决上述诸多困扰学生和老师们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记忆和手写功能的触摸屏黑板,利用这种黑板,老师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的课堂多媒体,可以随意在课件上添加文字,并保存起来,而且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也可以转化为文字保存起来,以备以后查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记忆和手写功能的触摸屏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写输入模块,一语音转换模块,一CPU;所述手写输入模块包括一触摸检测装置,所述触摸检测装置连接一触摸屏控制装置,所述触摸屏控制装置连接一显示屏,所述触摸屏控制装置还与一CPU相连;所述语音转换模块包括一语音识别装置,所述语音识别装置连接一语音转化装置,所述语音转化装置与所述CPU相连。
所述触摸检测装置包括一触摸屏。
所述触摸屏控制装置包括一触摸屏控制器。
所述语音识别装置包括一语音识别器。
所述语音转化装置包括一语音转化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记忆和手写功能的触摸屏黑板,利用一手写输入模块,一语音转换模块和一CPU的有机组合,老师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的课堂多媒体,可以随意在课件上添加文字,并保存起来,而且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也可以转化为文字保存起来,以备以后查阅。本发明方便实用,操作方便,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考图1,图中包括:显示屏1,触摸检测装置2,触摸屏控制装置21、CPU 3,语音转化装置4,语音识别装置41;触摸检测装置2设在显示屏1的前面,触摸检测装置2包括一触摸屏,触摸屏用于接收用户手写输入的信息,触摸检测装置2还能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然后会会把这一信息传送给触摸屏控制装置21上的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CPU 3,它同时能接收CPU 3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语音识别装置41上的语音识别器能够接受人说话的声音,并将之传送给语音转化装置4上的语音转化器,语音转化器会把人的讲话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存贮到CPU 3内,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把此文字内容通过显示屏1显示给读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2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