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灸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2687.1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立维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类艾灸实验用或临床用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动物用或人体使用的自动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治疗是祖国医学的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结合了艾草燃烧时的物理性灸热作用和艾草的药物性渗透作用,在临床上对于寒性病症和痛症等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对于艾灸治疗临床疗效及其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正在受到医学界的持续关注,艾灸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已被列入了2008年国家973重大科研项目,随着项目的开展,必将带动一批关于艾灸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在进行艾灸治疗的动物性研究中,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如:无法控制温度、需专人负责监控,这不仅将会不可避免地对实验动物造成灼伤从而引起动物各种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到实验的精确性,而且还花费人力。另外,临床中有些病人难以表达自己的意志,如不会说话的婴幼儿患者或者已经昏迷不醒的病人,他们均不能在对其灸疗的过程中告知灸疗实施者灸疗的温度是否太高,这样就不能完全避免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不适或伤害。因此,在艾灸疗效的基础研究中急需有一款能同时进行艾灸治疗和机体局部灸热温度的测控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艾灸实验或应用中同时给药和温控的自动灸疗装置,可以在给药的同时直观地观察到灸疗温度,减少对灸疗对象的伤害和痛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自动灸疗装置,包括药筒、推药装置和激光数码温度计,药筒为中空,其头部设有金属网、尾部封口,药筒的后部设有推药装置,该推药装置由推药盘、伸缩杆和弹簧组成,伸缩杆和弹簧的一端都固定在推药盘上,弹簧同时套设在伸缩杆上,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药筒的尾部封口上,药筒的上部固定有激光数码温度计。
进一步地,所述药筒的下部固定在支撑架上,药筒的上部设有与其形状相配合的可开启固定罩,该可开启固定罩与支撑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可开启固定罩上设有可旋转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激光数码温度计固定在角度调节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计托盘、连接轴和固定座,所述连接轴内设有一圆形转子,所述激光数码温度计固定在温度计托盘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可开启固定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呈枪形,包括支撑架主体与支撑架手柄,支撑架手柄与底座可拆分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手柄插槽,支撑架手柄上固定连接有易随意弯曲定型的金属管,易随意弯曲定型的金属管穿设在手柄插槽中。
优选地,上述药筒由两节直径不同的圆筒构成,设有金属网的一节圆筒直径小于设有推药装置的一节圆筒直径。
优选地,上述推药盘的直径与药筒后部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上述药筒靠近金属网的部分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优选地,上述金属网的孔隙小于所述药筒内药物的装载密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将给药装置(药筒与推药装置)和测温装置(数码测温计)组合在一起,可在给药的同时实时显示药筒口温度,便于根据温度高低做出相应调整,因为动物和婴儿不会说话,只能根据温度来判断其感受,此型灸疗枪较好的解决了艾灸实验中的给药和温控,不仅方便了实验员在实验过程中的机动性,而且更为人性的使得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更为适宜的条件下,从而尽可能减少外界对与实验的干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药筒部分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支撑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药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推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激光数码温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动物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未经复旦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TE/SAE架构下的MBMS会话结束方法
- 下一篇:内张拉变形折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