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2499.9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冯震;雷岳文;苏妤;李翰卿;冯德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51/06;C08K7/14;C08K5/134;C08J5/04;B29B9/14;B29C47/92;B29C47/10;C08L6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714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增强 尼龙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电动工具,汽车和电子电气等行业,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尼龙6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工程塑料,由己内酰胺聚合制得,其熔点为215~225℃,使用温度范围在-40℃~150℃,由于普通尼龙6受温度和环境的影响,性能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所以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填充增强改性,使其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工程塑料,熔点为225℃,与尼龙6接近,主要有以下特性:结晶速度快,可以快速成型;吸水率低;电气性能优异且随湿度变化小;耐候性好,适于户外使用;耐药品性优异,然而未经改性的PBT也存在一些内在缺陷,PBT力学和机械性能有限,结晶收缩率大,尺寸稳定性差,对缺口敏感。因此,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填充增强改性,使其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改性尼龙6材料可广泛用于电动工具和电子电气接插件等行业;改性PBT也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和家用电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在尼龙6(PA6)中添加聚苯醚(PPO)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对其进行改性用来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耐候性和尺寸稳定性,但是,在PA6中添加PPO的成本较高,而添加ABS后耐候性变差。目前,PA6和PBT共混有很好的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尺寸稳定性,John和Bhattacharya使用PBT-g-MA作为共混体系的相容剂来制备综合性能较好的材料,韩国的KIM SEON-JOON等人使用EVA-g-MAH作为PA6/PBT共混体系的相容剂,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并改善流变性能机共混物相形态。台湾Chiou Kuochan等证明多官能团的固体环氧树脂是一种良好的相容剂可以提高PA6/PBT共混体系的机械性能。但是,关于在玻璃纤维增强PA6/PBT共混物中,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作为相容剂,制备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PA6/PBT合金材料的国内外相关专利文献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价格低廉,综合性能优良的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尼龙6树脂 50—65%;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2—10%;
玻璃纤维 14.5—35%;
相容剂 1—10%;
抗氧剂 0.1—0.5%。
其中,所述的尼龙6树脂的粘度优选为2.7-2.9。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粘度优选为1.0。所述的玻璃纤维优选为经过偶联剂改性处理的无碱玻璃纤维,直径为6-17微米。所述的抗氧剂优选为四[β-(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所述的相容剂优选是一种酸酐类接枝弹性体和聚乙烯混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弹性体 60—80%;
聚乙烯 15—35%;
马来酸酐 1—5.5%;
过氧化物 0.1-0.5%。
其中,所述的弹性体为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辛烯共聚物)。所述过氧化物优选为1,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按比例将弹性体、聚乙烯、马来酸酐和过氧化物在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共混挤出制备相容剂,控制一至九区的温度分别为150-170℃、160-180℃、160-180℃、170-190℃、180-200℃、180-200℃、180-200℃、170-190℃、160-180℃,停留时间为1-3分钟,主机转速为150-200转/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4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小数目的声道解码
- 下一篇:道路通信系统以及移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