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2066.3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峰;曹传祥;罗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G31/02 | 分类号: | C01G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红石 氧化 钒粉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的粉体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热法 制备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的粉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供应趋紧的形势下,节能已成为建筑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 题。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 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目前建筑业的节能主要体现在窗户 设计和照明节电上。在玻璃窗的设计上,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红外光透 过的智能窗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金红石相(R相)二氧化钒因其具有在68℃发生可逆金属半导体相变的性质, 且相变温度可以通过掺杂钨、钼等元素降低到室温而成为最有应用前途的智能 窗户涂层材料。二氧化钒具有A相、B相、C相、R相及水合物等多种结晶相,而 其中制备R相二氧化钒粉体成为节能应用的关键。
目前所报道的R相二氧化钒粉体多采用生成B相二氧化钒粉体然后350-800 ℃热处理生成R相二氧化钒粉体(彭子飞;江炜;王媛相变温度可控钨掺杂纳米 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工艺,中国专利CN101164900,黄驰;刘兴海;易生平,一种 二氧化钒粉末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986125)以及一步反应生成B相二氧 化钒(邹建;林华,B相纳米二氧化钒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1041464; 陈文;麦立强;徐庆;彭俊锋;朱泉峣;周静;黄学辉,二氧化钒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CN1522965)。
Lawton等人在740℃采用喷雾热分解硫酸氧钒溶液制得微米级二氧化钒粉 体(Lawton;Stanley A.,Theby;Edward A.,Method for making vanadium dioxide powders,US 5427763);Huang Wei-Gang等人通过热分解草酸氧钒制备了二氧化 钒粉体(黄驰;刘兴海;易生平,一种二氧化钒粉末的制备方法,CN1986125), 其分解温度为300-800℃。但是尚未见到关于一步水热合成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粉 体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的粉体制备方法。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配置的含钒离子浓度为0.05-1.5mol/L的溶液
上述含钒离子的溶液可以采用可溶性钒盐溶解于水中;
上述含钒离子的溶液还可以采用偏钒酸钠或硫酸氧钒或五氧化二钒与草酸 混合配制得到。
所述可溶性钒盐包括硫酸氧钒(VOSO4)、二氯氧钒(VOCl2)、草酸氧钒 (VOC2O4·5H2O)。
(2)往上述溶液中加入掺杂剂,掺杂剂为钒离子的摩尔百分比1%-10%;
所述掺杂剂可以是钨酸、钼酸或铌酸,也可以是可溶性钨酸盐、钼酸盐或 铌酸盐等可溶性盐。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加入水热釜中,填充量为体积百分比50-85%, 水热反应温度为200-30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1-7天。
(4)将步骤(3)所得产物经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金红石相二氧化钒 粉体。
本发明与现有的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粉体制备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生产成本低,便于控制,产物 结晶性良好;
(2)反应温度低,反应一步完成;
(3)粉体相转变温度可调节至室温附近,可用于作智能节能涂层的粉体材 料
本发明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粉体结晶性较好,粉体形貌为颗粒、纳米棒及雪 花状粒子。
附图说明
图1为二氧化钒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制得粉体结晶性良好。
图2为二氧化钒粉体的透射电镜照片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棒呈现取向生 长。
图3为二氧化钒粉体的XPS谱图,表明W元素掺杂入二氧化钒
图4为二氧化钒粉体的XRD图谱。制得粉体结晶性良好。
图5为二氧化钒粉体的降温DSC曲线,升温过程相转变温度低于40摄氏 度
图6为二氧化钒粉体的升温DSC曲线,降温过程相转变温度低于40摄氏 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仅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编码协作通信中降低中断率的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 下一篇:打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