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1383.3 | 申请日: | 2008-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明;邓洲宇;戚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B7/08;H04B1/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012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终端 选择 载频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 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多运营商采用多载波组网的方式来 适应话务量的不断增长。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频率选择性干扰问题,多载波组网中某些载频的反 向干扰远大于另外一些载频。接入终端(AT,Access Terminal)在反向干扰载 频上使用业务的感受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充 分利用多载波组网的网络资源,提高AT用户使用业务的感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方法,包括:
判断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是否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如果所有载频的 反向干扰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选择反向干扰最小的载频作为接入终端的 接入载频;如果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没有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选择反向 干扰小于或等于所述反向干扰判决门限的载频作为接入终端的接入载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设备,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是否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 限;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均超过反向 干扰判决门限时,选择反向干扰最小的载频作为接入终端的接入载频;反之则 选择反向干扰小于或等于所述反向干扰判决门限的载频作为接入终端的接入 载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系统,所述系统侧包 括基站和基站控制器。所述基站,用于获取主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分集接收 信号强度指示,或主集底噪抬升和分集底噪抬升,用于周期上报所述主集接收 信号强度指示和分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主集底噪抬升和分集底噪抬升、或合 并所述主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分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至所述基站控制器。
所述基站控制器,用于根据如下信息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判断载频的反向 干扰是否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所述主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和分集接收信 号强度指示、所述主集底噪抬升和分集底噪抬升、或所述合并主集接收信号强 度指示和分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综上,接入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时,系统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为所述接 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选择反向干扰较小的载频,接入终端在无线环境好的载 频上使用业务的感受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合理利用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载频资 源,使闲置的载频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计算合并RSSI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图5是基于本发明方法第四实施例流程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设备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基于本发明设备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基于本发明系统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9是基于本发明系统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方法进行说明, 包括:
判断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是否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如果所有载频的 反向干扰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选择反向干扰最小的载频作为接入终端的 接入载频;如果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没有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选择反向 干扰小于或等于所述反向干扰判决门限的载频作为接入终端的接入载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方法实施例一:
参见图1,基于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S101:判断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是否均超过反向干扰判决门限。
所述判断所有载频的反向干扰可以通过主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和分集RSSI,主集底噪抬升(ROT,Rise Over Thermal)和分集ROT,或,合并RSSI来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