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材膨胀连接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0902.4 | 申请日: | 2008-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星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7/00 | 分类号: | F16B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膨胀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管材膨胀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式家具、组合式货架类的产品比较多,往往需要把管材组合连接在一起,传统的组装连接方式主要采用焊接、螺母连接或者法兰连接方法。采用焊接的方法不能拆卸,不能满足组合产品的工艺要求;采用螺母和法兰连接的方法在连接位置出现较粗的连接件,影响视觉美观、而且组装也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材膨胀连接件,它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容易操作,连接紧密可靠,连接件被隐藏于管件内部,视觉美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材膨胀连接件,它包括由2~4个膨胀瓦构成内部有空腔的膨胀管体,其特征在于:每个膨胀瓦的两个侧边缘处有三角形缺口,膨胀瓦合在一起构成膨胀管体时在其接缝处呈棱形缺口,膨胀管体空腔里有两个滑块,每个滑块的侧面有延伸到棱形缺口处的等腰三棱柱形凸起,两个滑块的内侧端都有斜面缺口,在滑块之间的斜面缺口处有等腰三棱柱形楔块,在一个膨胀瓦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螺丝顶杆,螺丝顶杆的内侧端有连接球,连接球放置在三棱柱形楔块底部的连接槽内。
为了实现“T”字形连接,把管材的顶端连接到一个平面或管材的侧面,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其中的一个滑块的外侧端设置有螺丝杆或者螺纹孔。
为了实现一种规格的管材膨胀连接件,可以连接不同管径和形状管材的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通过键槽安装在膨胀瓦两端的异形垫,膨胀瓦合在一起时其两端的异形垫外缘形状与尺寸与需要连接的管材端口内径相适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异形垫的外围有环状凹槽,在膨胀瓦的外围有两道环状凹槽。把异形垫和膨胀瓦扣合在安装好的挤压块和螺丝拉杆上,用皮筋或纤维绳缠绕在环状凹槽上,能够方便安装使用、也便于包装和存储。
作为本发明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等腰三角形凸起的顶角是20°~40°,最好是30°。
所述的滑块其主体部分一般都是圆柱形和棱柱形,相应的膨胀管体的内部空腔也是圆柱形和棱柱形。当然其滑块其主体部分还可以是其它异形体,但是其前提是膨胀管体的内部空腔要保证滑块能够顺畅地向两端滑动,并保证滑块侧面的等腰三棱柱形凸起的侧面是使膨胀瓦膨胀的主要支撑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它包括由两个膨胀瓦构成内部有空腔的膨胀管体,空腔内部的两个滑块是在正六棱柱形基础上的一种变形体,每个滑块以两个对称的棱角为中心有延伸到棱形缺口处的等腰三棱柱形凸起,与该两个对称棱所在面平行的两个面的上端向轴线方向倾斜并使其面与等腰三棱柱形凸起的同侧面平行,膨胀管体内部空腔是与两个滑块形状相容且滑动配合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它包括由三个膨胀瓦构成内部有空腔的膨胀管体,空腔内部的两个滑块是在正六棱柱形基础上的一种变形体,每个滑块三个间隔的侧面上有延伸到棱形缺口处的等腰三棱柱形凸起,另外三个间隔平面的上端向轴线方向倾斜并使其面与等腰三棱柱形凸起的同侧边平行,膨胀管体内部空腔是与两个滑块形状相容且滑动配合的形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它具有组装方便,容易操作,管件连接后,连接件被隐藏于管材内部,连接更加紧密,且美观大方。在其中的一个滑块的外侧端设置有螺丝杆或者螺纹孔,可以实现“T”字形连接。在膨胀瓦两端安装有异形垫,可以用一种规格的管材膨胀连接件,实现不同管径和形状管材的连接。该膨胀连接件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作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膨胀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膨胀连接件各部件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膨胀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膨胀连接件各部件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星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星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09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