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超高速尾气过滤器内胆主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0052.8 | 申请日: | 200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6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顾仁欣 |
| 主分类号: | B01D46/40 | 分类号: | B01D46/40;F01N3/0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4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超高速 尾气 过滤器 内胆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型超高速尾气过滤器内胆主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车辆尾气过滤芯装置,基本上以多孔陶瓷材料过滤芯为主,其缺点是成本较高、报废率较高。目前采用耐温薄膜箔材料制做的多缝隙过滤芯的——环保型超高速尾气过滤器内胆主件装置的技术,文献中记载的较少,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见到此类技术产品大批量销售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超高速尾气过滤器内胆主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置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桶体排污口阀门、耐温薄膜箔薄片、薄片超微细缝隙、高压气体清洗进入阀门;在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上设置百页式的众多的重叠的耐温薄膜箔薄片,在众多的耐温薄膜箔薄片中确保有众多的薄片超微细缝隙;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的进口处与桶体、尾气进入管道连接,尾气进入管道与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的入口连接,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的入口与尾气进入管道、桶体进行连接联为一体;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被设置在桶体的体外与桶体底部连接,尾气进入管道、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相互连接联通;排气管道、桶体、桶体排污口阀门相互连接联通;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由众多的耐温薄膜箔薄片、众多的薄片超微细缝隙重叠组合而成,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被安置在桶体的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2、实用性较强,3、性能稳定,4、成本较低,5、制造方便,6、便于快速普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环保型超高速尾气过滤器内胆主件装置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环保型超高速尾气过滤器内胆主件装置实施例的耐温薄膜箔薄片、薄片超微细缝隙、多缝隙过滤内胆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
图中:1、尾气进入管道,2、桶体,3、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4、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5、桶体排污口阀门,6、排气管道,7、耐温薄膜箔薄片,8、薄片超微细缝隙,9、高压气体清洗进入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尾气进入管道(1)与桶体(2)、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相互连接联为一体。排气管道(6)与桶体(2)相互连接联为一体。在桶体(2)的底部设置连接桶体排污口阀门(5),在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底部设置连接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4),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4)被设置在桶体(2)的体外。尾气进入管道(1)、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过滤内胆排污口阀门(4)相互连接联通。排气管道(6)、桶体(2)、桶体排污口阀门(5)相互连接联通。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的进入口与桶体(2)、尾气进入管道(1)连接,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被安置在桶体(2)的体内。在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上设置连接高压气体清洗进入阀门(9),高压气体清洗进入阀门(9)与桶体(2)、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连接联为一体。
在图2中,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由众多的耐温薄膜箔薄片(7)相互连接重叠后组合成微细过滤拦载网,在众多的耐温薄膜箔薄片(7)的重叠组合下形成众多的薄片超微细缝隙(8)。尾气中的微细颗粒被多缝隙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高速拦截后,仅供气体从薄片超微细缝隙(8)中通过。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的入口与尾气进入管道(1)、桶体(2)进行连接联为一体。在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上设置连接高压气体清洗进入阀门(9),高压气体清洗进入阀门(9)与桶体(2)、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连接联为一体。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由众多的耐温薄膜箔薄片(7)、众多的薄片超微细缝隙(8)重叠组合而成,多缝隙多薄片重叠过滤内胆(3)被安置在桶体(2)的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顾仁欣,未经陈明;顾仁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0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备份闪存存储数据的存储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触控板的手势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