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D衣片的三维着装展示及编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8793.7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4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若梅;李杰;王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广东省广州市新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ad 三维 着装 展示 编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维和三维图形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CAD衣片的三维着装展示及编辑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辅助的三维着装展示及编辑技术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一种具有深刻影响的设计工具与手段。尽管三维服装CAD系统已开始逐步应用,但是由于人体、服装和织物模型非常复杂,现有三维服装CAD系统的技术仍然存在诸如价格高、真实感差、使用不方便等欠缺。因此,如何开发更真实、准确、易于交互的三维着装演示系统具有很高研究和经济价值。
目前有关三维着装演示及编辑系统的相关专利有:一种虚拟环境中设计三维贴体衣片的方法(申请专利号:200310108157.8)已通过国家专利局的审批。其共同特征是:将衣片导入CAD系统进行衣片显示。然而,该三维CAD系统只能处理三维衣片,通过三角化的方法对衣片边界进行处理,未能处理二维衣片信息和未使用MAYA软件进行缝合仿真及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三维服装CAD系统成本高、真实感差、使用不方便等弊病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AD衣片的三维着装展示及编辑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方便的允许用户通过导入衣片和人体模型、允许用户方便的编辑衣片和人体的结合方式、动态显示人体模型穿上目前设计的衣服后的逼真效果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AD衣片的三维着装展示及编辑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导入二维衣片模型和3D人体模型:在导入模型的过程中直接处理二维衣片,并将二维衣片经过缝合的过程之后生成三维衣片。
2)生成衣片穿在人体模型上的三维效果:要生成衣片穿在人体模型上的三维效果,需要首先摆放好虚拟人,然后制作衣服,并为虚拟人试穿衣服,最后可以设置摄像头位置和光照效果,根据摄像头的位置获取人模在特定角度的着装图片。
3)通过人机交互对步骤2)生成的结果进行编辑:在制作衣服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些人机交互的操作来指导衣片缝合的过程。
4)以通用或者自定义格式导出结果:系统可以通过自动生成脚本实现于通用3D软件的连接,从而解决虚拟服装转化成CAD所用的样板或从样板转到虚拟的服装的问题。当然系统也支持自定义格式的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法能够大大简化三维衣服展示及编辑过程,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同时支持和通用相关软件的协作使得可以利用的资源大大增加。以上这些有益效果为服装设计师等希望在设计过程中能迅速得到仿真结果的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基于CAD衣片的三维着装演示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衣服模拟的流程。
图3为节点结构的示意图,在这里仅画了一个人模节点。
图4为本系统于其它通用系统的合作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系统框架图。其中在导入模型的过程中二维衣片模型被转化程三维衣片格式,这样可以在后续过程中统一处理。
图2为衣服模拟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摆放虚拟人:将虚拟人放置一个合适的位置,将会为计算机减少大量的运算时间。
2)制作衣服:以摆好的虚拟人姿势为向导,画一些曲线来形成面板,这些面板与衣服的裁片相当,然后把这些二维面板所希望的位置缝合起来。
3)为虚拟人穿衣:这一步骤将直观的表现出衣物在虚拟人先前动作下的效果。首先要把虚拟人设置为衣服的冲突对象,并且把布料解算器加到衣服上,然后使用约束和动力场对布料的安排施加影响,再设置不同的属性来创建不同的织物类型,在同一件衣服上可以利用不同的织物来制作诸如袖子,领子等结构。最后可以让计算机解算,完成后不满意可重新调整参数,重新仿真。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中需要调整大量的参数来仿真一种面料。在各个软件中这些参数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4)为虚拟人动作模拟衣物运动:有时需要动态的看一件衣服穿着后从事各项动作时的效果,这是我们可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演算虚拟人动态时衣服的效果。
5)为衣服赋予材质:为了进一步观察效果可以进行这一步,最终可以达到真实的衣着感觉。通过以上步骤一件虚拟的衣服就可以实现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的道路井盖
- 下一篇:发光光学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