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8764.0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江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泽平;陈钦彬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75/04;C09D5/08;C09D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0 烘干 阳离子 环保 水性 聚氨酯 防腐 底漆 体系 | ||
1.一种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体系,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算,配方包括以下组分:固化剂5-15份,稳定剂1-3份,水性色浆30-50份;其中的固化剂配方包括以下组分:芳香族多异氰酸酯40-70份,多元醇或聚醚、聚碳酸酯二元醇5-25份,脂肪胺4-8份,含活性氢或羟基的化合物20-50份,溶剂20-110份;其中的稳定剂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改性环氧树脂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80-95份,酸5-20份;
所述含活性氢或羟基的化合物为丙二酸二乙酯、间硝基苯酚、酮肟类化合物或杂环醇类化合物;
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配方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25-40份,脂肪胺或改性聚醚胺其中之一或两种混合2-16份,改性聚酰胺或聚醚10-25份,醚类或酮类溶剂20-40份;
所述的改性聚醚胺是由聚醚胺与酮类化合物进行脱水反应制得的;而所述的改性聚酰胺是由聚酰胺与酮类化合物进行脱水反应制得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体系,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算,所述的色浆配方包括以下组分:胺值在90-160之间的色浆专用型改性环氧树脂20-30份,颜填料40-60份,酸中和剂5-15份,无毒催干剂0.5-1.5份,去离子水20-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为盐酸、磷酸、硼酸、苯甲酸、甲酸、乙酸、丙酸、乳酸和草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中和剂为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或草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毒催干剂为二丁基氧化锡、辛酸亚锡、月桂酸二异丁基锡、锆盐类催干剂或稀土催干剂。
6.一种100℃烘干阳离子型环保水性环氧-聚氨酯防腐底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固化剂的制备:多元醇、聚醚或聚碳酸酯二元醇一种或一种以上5-25质量份,加溶剂20-110质量份回流脱水后降温;加芳香族多异氰酸酯40-70质量份,在50-80℃氮气保护下反应1-4小时;加脂肪胺4-8质量份、丙二酸二乙酯、间硝基苯酚、酮肟类化合物或杂环醇类化合物20-50质量份,在常温至80℃下反应1.5-2.5小时;
②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首先将环氧树脂25-40质量份、醚类或酮类溶剂20-40质量份投入反应锅,在50-80℃加热搅拌溶解,环氧树脂当量在180-1000之间;在70-90℃下,向已溶解好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脂肪胺或改性聚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2-16质量份,并保温1-2小时,再加入改性聚酰胺或聚醚10-25质量份,保温1-2小时;所述的改性聚醚胺和改性聚酰胺是将聚醚胺和聚酰胺与酮类化合物进行加热回流脱水反应制得的;
③稳定剂的制备:将步骤②制得的改性环氧树脂80-95质量份,在常温300-700转/分钟分散下,缓缓加入酸5-20质量份,分散20-40分钟;
④喷涂施工用漆液的制备:将步骤①制得的固化剂5-15质量份在人工搅拌下缓缓加入1-3质量份步骤③制得的稳定剂中,搅拌5-10分钟后再加适量水搅拌;将搅匀后的混合物在人工搅拌下加进30-50质量份水性色浆中,搅拌5-20分钟;施工时加适量清水调至施工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色浆的制备步骤为:将胺值在90-160之间的色浆专用型改性环氧树脂20-30质量份,在转速400-800转/分钟的分散速度下,加入无毒催干剂0.5-1.5质量份、酸中和剂5-15质量份分散后,加颜填料40-60质量份,在转速800-1300转/分钟下分散,再静置6-10小时后,分批次逐步加入去离子水20-30质量份,分散研磨至细度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泽平;陈钦彬,未经江泽平;陈钦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7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