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资源预留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8053.3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邹卫霞;邱晶;孙璇;白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8;H04B1/6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贤卿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资源 预留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资源预留的方法、装置及系 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宽带(UWB,ultra wideband)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 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多媒体传输的关键技 术之一。UWB可以为消费类电子设备提供无线连接解决方案,使其能在通用射 频平台上运行,实现高速、互操作性的无线多媒体通信。在UWB系统中,可 能会有多个无线设备同时接入信道,导致彼此之间相互冲突。同时,由于UWB 系统具有占有频带宽,传输速率高以及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的特点,传统的 接收机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接收,从而导致信道资源浪费,吞吐量显著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设计适用于UWB系统的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所谓MAC协议,就是通过一组规则和过程来更 有效、有序和公平地使用共享媒体。因此,MAC协议主要是协调多个用户共享 信道,实现高效可靠传输。
现有的ECMA-368 MAC是一种分布式的MAC协议,用于设备之间相互协 调以维护网络的正常工作。ECMA-368 MAC中每个设备都要发送自己的信标宣 布自己的存在,并通过监测其它设备的信标,从而了解其它设备的存在和活动。 在ECMA-368中,MAC被分为超帧,用于协调设备之间的操作。超帧格式如 图1所示,超帧长为65.536ms,分为256个相同长度的MAS(Medium Access Slots),每个MAS为256us。一个超帧由两部分构成:信标期(BP)和数据传 输期(DTP)。在BP内,各设备通过发送各自的信标消息来实现信道接入、资 源分配以及交换管理和控制信息。在DTP内,完成各设备的数据传输。
EMA-368 MAC提供了两种数据传输协议:分布式预留协议(DRP, Distributed Reservation Protocol)和优先级的CSMA/CA协议(PCA,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DRP协议基于同步方式,以一种完全分布式的方式处理带宽 预留。PCA协议是一种区分优先级的CSMA/CA协议,基于异步方式,根据帧 的不同优先级提供不同的CSMA/CA竞争参数来传输。
DRP是设备间协商和预留带宽的协议。在DRP协议里,预留的资源定义为 超帧的一段MAS时隙,并保证在这段时间里,预留带宽的设备能独占媒体,一 般应用于一些特别的流的同步业务。收发设备之间协商信道使用时间,使用DRP 协议保证设备只能在没有被预留的MAS中定制预留。发送设备发出一个预留请 求给接收设备,该请求消息中包括发送者想预留的MAS集合。接收者接收到该 请求消息后,分析发送设备所属信标群的信道使用时间,并决定是否接受预留 请求。预留的请求或回复均可以通过DRP IE的形式在信标中传送,也可通过使 用DRP或PCA协议以特殊的命令帧形式传送。一旦成功协商预留,就通过DRP IE的形式在信标中宣布。其它设备通过检测信标知道这个预留,因此不会再使 用预留的MAS。
现有的ECMA-368标准中的MAS预留方案如下:
在ECMA-368标准中,每个超帧中的256个MAS表示为一个16×16的矩 阵。超帧采用区结构编码,超帧被分为16个区,在MAS矩阵中一列即是一个 区,共有16列,从BPST开始编号为0-15。每一个区包括了16个连续的MAS, 编号为0-15。
如图2所示,是一个超帧中对业务进行DRP预留的一个例子。DRP预留包 括列预留和行预留,行预留是指在MAS矩阵中的16个区内具有同样偏移量的 一行或几行连续MAS;非行预留的预留方式统称为列预留。行预留适合于对时 延敏感的实时业务传输,保证时延不大于16×256us=4.096ms(16个MAS);列 预留适合于低时延敏感的非实时业务传输,保证时延不大于256×256μs=65.536 ms(256个M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件式三工器壳体
- 下一篇:用于确定储层地层特性的宽带EM测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