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金针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7987.5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悟;崔永明;曾庆福;陈洪高;王军;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苎麻 培育 金针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金针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金针菇的蛋白质包含了8种必须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明显高于其它栽培食用菌,在日本将金针菇称为“增智菇”,受到广泛欢迎。金针菇还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能预防和治疗肝炎和胃、肠溃疡。研究表明(参见《中草药,38(10),2007,1596-1598》),金针菇种含有金针菇多糖或金针菇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中国发明专利(CN1714617A)公开了一种栽培金针菇的方法,其特点是采用木屑米糠为基质,近年由于木屑米糠资源日渐紧张,价格直线上升,从而导致培育成本急剧上涨,使得培育效益大幅下滑,并因原料的供不应求,制约了金针菇生产的顺利发展。
苎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纤维作物,有“中国草”之称。我国苎麻常年种植面积20万公顷左右,占生物学产量60%左右的麻骨除少部分用于压制纤维板或连皮带杆制浆造纸外,大部分麻骨被就地焚烧或废弃,生物利用率很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苎麻骨的处理是多年来各级政府、农业和环保等部门以及农户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金针菇的方法,目的是充分利用苎麻骨,使之成为培育金针菇的优质原料,实现变废为宝,同时解决苎麻骨还田难、焚烧苎麻骨污染空气、浪费资源等棘手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发菌、催蕾、抑制、出菇、分茬采收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配料:按质量计,称取苎麻骨77~82%、麦麸15~20%、蔗糖1%、石膏粉2%拌匀,得混合物;苎麻骨是一种通过粉碎后呈3~7毫米长的短杆状的原料。
装袋:将混合物与水按质量比为1:1.6混合均匀后装袋。
灭菌:将袋装物质在121~125℃下灭菌2小时或在100℃下灭菌10小时,得培养基。
(2)接种:将培养基降温冷却至28℃以下接种金针菇。
(3)发菌:将接种金针菇后的培养基置于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65~70%条件下培育25~30天。
(4)催蕾:在温度10~12℃、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培育5~7天。
(5)抑制:在温度3~5℃、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培育4~5天。
(6)出菇:在温度8~10℃、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生长6~8天。
(7)分茬采收:当金针菇长到长12~15厘米时采收。
在上述步骤(1)所述装袋过程中,可使用聚丙烯袋或聚乙烯袋。
本发明将无用的苎麻骨作为培育金针菇的优质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
其一.周期短:用苎麻骨作为金针菇的营养基质,能增加通透性,养分分解迅速,菌丝生长发育快,与传统的木屑培育法相比,批次周期缩短8~10天。
其二.育菇成本低:利用苎麻骨作为金针菇的营养基质,不仅解决了培育金针菇基质资源紧缺问题,而且与木屑原料相比可节约成本约60%。
其三.变废为宝:利用苎麻骨培育金针菇,产生的菌块废料又可作为苎麻种植的肥料,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苎麻资源,即可缓解苎麻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又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是一种环保经济的生产模式。
其四.除了具有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育菇成本低,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外,还能解决苎麻骨还田难、焚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案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实施例中未详加说明的步骤均按本领域平菇培育的现有技术。
实施例1:
称取粉碎至3~7毫米长的苎麻骨77kg,麦麸20kg,蔗糖1kg,石膏粉2kg,将上述各组份混合与水按1:1.6混合拌匀,即得金针菇培育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79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送附加信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知通话主题的通信方法、终端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