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覆冰纳米复合涂料及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97074.3 申请日: 2008-09-25
公开(公告)号: CN101358106A 公开(公告)日: 2009-02-04
发明(设计)人: 鄢国平;艾朝武;李亮;喻湘华;吴江渝;郭庆中;杨隽;程智毓;杜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C09D183/08 分类号: C09D183/08;C09D5/25;C09K3/18;H01B7/28;H02G7/00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唐正玉
地址: 430074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覆冰 纳米 复合 涂料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类防覆冰纳米复合涂料及用途。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覆冰和积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对于电力系统覆冰则是自然灾害,线路覆冰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包括引起导线舞动、断线、杆塔倒塌以及引发闪络等机械及电气事故。输电线路覆冰积雪严重威胁着电力及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输电线路的覆冰和积雪威胁着电力及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在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芬兰、冰岛及我国北部和中西部高寒地带,输电线路覆冰导致的电路损害以及由之引发的安全事故,常常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输电线路覆冰严重的地区之一,线路冰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居于世界前列。输电线路覆冰事故在我国比较广泛,许多地区输电线路都曾发生过冰害事故。最近30年来,大面积冰害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覆冰是由非常复杂的天气过程和微物理过程相结合而形成,按形成条件以及危害程度分类有雨淞覆冰、混合凇覆、冰雾凇覆冰、白霜、积雪等基本类型。混合凇是一个复合覆冰过程,首先是雨凇,然后雾凇,是一种交替冰的形式,生长速度快,对导线危害特别严重。 

导线覆冰是在大气温度接近或低于0℃时,有低温水滴及湿雪降水并被冰结在温度接近或低于0℃的物体上的白色透明或不透明的冰层。若被覆冰物是导线,则称之导线覆冰。覆冰的形成与空气湿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南方冬天天气潮湿,像两湖、江浙、广西贵州等地下的不仅是雪,而是雨夹雪和比雪更可怕的冻雨,边降边冻,能立即黏附在裸露物的外表,形成越来越厚的坚硬冰层,并且不易铲除。 

一般电力线路在设计时允许承受10-20毫米的覆冰厚度,当导线表面的覆冰越积越厚,超过设计标准时,导线在承受几百公斤到几吨的荷载的情况下,这时导线自重及所覆的冰重产生的拉力将通过导线、导线金具、绝缘子传递给杆塔,杆塔又将拉力传给拉线,只要导线、金具、绝缘子、杆塔、拉线、拉线绝缘子、拉线固定件等其中一个环节承受不住所受拉力, 就将会出现倒塔和断线的事故,这种事故往往会扩展至一个耐张段,有时一个耐张段的覆冰重量有时竞达40多吨,铁塔主材或包钢螺栓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拉力而折断主材,或拉断包钢螺栓,导致铁塔主材拉折,铁塔部分倒下,并将波及一个耐张段,引起严重的后果,造成停电事故。 

导线覆冰严重影响着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覆冰带来了安全生产方面的危害,并加大了维护工作量,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供电收入。因此有效地避免和防止冰灾对高压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是电力企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对于输电线路,除冰防冰方法可分为四类:即热力除冰、防冰方法,机械除冰方法,被动防冰方法和其他防冰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和探索的防冰、除冰方法主要有憎水性涂料防冰方法、机械除冰装置、短路电流融冰方法、过负载电路熔冰技术、低居里材料防冰技术、气动脉冲除冰技术及电磁脉冲除冰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工程实践中都有应用实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利用憎水性和憎冰性涂料达到防覆冰目的是被动方法之一。在导线或绝缘子表面及铁塔上部覆涂具有憎水性能的涂料,降低冰与积覆物体表面的附着力,虽不能完全防止冰的形成,但可使冻雨或雪等在冻结或粘结到导线或绝缘子之前就可在自然力,如风或导线及绝缘子摆动时的力的作用下即能滑落,或者使冰或雪在导线或绝缘子上的附着力明显降低,同样可以达到防止覆冰、减少线路出现冰害事故的目的。 

目前没有从根本上阻止冰形成的涂料,涂料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冰的附着力,减少覆冰量并使其极易脱落和除去。然而不是所有涂料都具有防冰效果。具有防冰效果的涂料具有以下特性: 

(1)低表面能,即冰在涂料表面的张力低或冰在其表面的粘附力小; 

(2)强憎水性能,即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大。 

目前用于防冰涂料研究有烷烃、烯烃、有机硅等类化合物,如丙烯酸烘漆、聚四氟乙烯及有机硅漆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7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