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生产L-胱氨酸排放母液中分离L-赖氨酸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96880.9 | 申请日: | 200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群;肖国安;吕德祥;王祥兵;史可贵;苏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29/26 | 分类号: | C07C229/26;C07C227/40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江桥 |
| 地址: | 4343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胱氨酸 排放 母液 分离 赖氨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蛋白源水解液中分离单体氨基酸,尤其是在已分离出L- 胱氨酸后的混合氨基酸母液中再分离L—赖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营养上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氨基酸,是人和动物体 内不能由自身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之一,必须从食品或饲料中摄取。因此,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方面。目前世界上L一赖氨酸年产量已达 100万吨以上。其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发酵法、酶法、合成法和酶法相 结合等方法。L-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L型氨基酸,广泛的用于医药、化妆品、 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国内目前年产量约为8000吨,均采用蛋白源水解法生 产,由此产生的排放母液40万吨,含有各种混合氨基酸6万吨以上,其中L- 赖氨酸2400吨。因此有必要研究从生产L-胱氨酸的排放母液中分离包括L- 赖氨酸在内的各种单体氨基酸,这对开发氨基酸产品、充分利用资源、环 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意义。
国内外对赖氨酸生产工艺的研究都集中在发酵法、酶法、以及化学合成 法与酶法相结合上,鲜有使用提取法生产L-赖氨酸的相关研究与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目前国内L-胱氨酸生产的现状,提供一种从生产L-胱氨酸 的排放母液中分离出L-赖氨酸的方法,从而既能实现废料资源的充分、高 价值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L-胱氨酸过程中母液直接排放所造成 的有机物对水域的污染问题,由本发明还能使L-赖氨酸的生产简化,降低 成本。
本发明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收集的生产L—胱氨酸的排放母液上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柱分离L-赖氨酸,树脂柱饱和停止上料;
B用稀氨水洗脱饱和树脂柱,收集含L-赖氨酸的洗脱液,到pH=11 停止收集;
C所收集的料液用酸中和到pH=3.0~6.0,上活性炭柱分离L-酪氨 酸,收集炭柱流出液,炭柱吸附饱和停止上料;
D将分离出L-酪氨酸的炭柱流出液上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 一步分离开其它氨基酸,提高L-赖氨酸的浓度及纯度,树脂柱饱和停止上 料;
E用浓氨水洗脱步骤D树脂柱,收集含有L-赖氨酸的洗脱液;
F将步骤E的洗脱液浓缩赶氨到pH=8~9,加酸中和到pH=3~6,活 性炭脱色,过滤;
G将步骤F的滤液浓缩结晶,常规处理,烘干,得到L-赖氨酸产品。
在本发明中—-
所述的生产胱氨酸后的排放母液,可以是蛋白质水解后水解产物分离 一种或几种单体氨基酸后排放的含赖氨酸的混合氨基酸液;
可在步骤A前对所收集的生产L—胱氨酸的排放母液作脱色、过滤预 处理,去除母液中的不溶物、色素等杂物,以利于树脂吸附;
所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类型普遍适用于本发明,如JK007、 WA-2、SA-2型等;
为循环生产,经洗脱的强酸性阳离子树脂柱应处理成H+型或NH4+型,活性炭柱处理成H+型,以备再用;
洗脱树脂柱,所用的稀氨水浓度为0.1-0.8%,浓氨水浓度为1-6%;
对含氨洗脱液进行中和的酸,为通常的盐酸或硫酸。
在上述步骤中所产生的含有其它氨基酸的分离柱流出液,可收集待进 一步再分离剩余单体氨基酸。
与生产L-赖氨酸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利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活性炭柱,采用多次交替分离的方式, 逐步从混合氨基酸母液中纯化分离得到L-赖氨酸,为L-赖氨酸的生产找出 一条新路,由于是从排放的废液中产生原料,而且生产方法很简易,所以 生产成本较现有的合成法、酶法都低廉的多。由于废液被利用,由其造成 的浪费和污染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每立方母液可 以回收8kg赖氨酸盐酸盐,产品纯度高,达到AJI97药用标准版。经济效 益可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8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金属钒的方法
- 下一篇:同载铂类药物及其增效剂的抗癌缓释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