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喷淋消防水枪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508.8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文龙 |
主分类号: | A62C31/02 | 分类号: | A62C31/0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43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喷淋 消防 水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器械,尤其是一种可以自动喷淋无需 人工操作的消防水枪。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需人工操作的消防器械是一种装设于建筑物房 间吊顶上的自动喷淋系统,这种自动喷淋系统一般由给排水设 计人员设计,在建筑物装修时就需安装,这种自动喷淋系统造 价昂贵,适合于有吊顶的房间,一般常用于医院、宾馆等人口 集中的场所,而一些易燃易爆的车间由于没有经济条件和吊 顶,通常只是定点设置了一些消火栓,但是这些消火栓需要人 工操作,若火灾在无人状态下发生或是发生突然的爆炸(如烟 花爆竹的爆炸等)使人昏迷时,这些消火栓就形同虚设,完全 没有起到灭火或减缓火势的作用,使得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 到严重的威胁,在消防人员赶到之前所受的损失可能已经无法 补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喷淋消防水 枪,该自动喷淋消防水枪不仅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没有人工操作 的情况下自动喷淋灭火,而且其喷淋的角度也可自动变化。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喷淋消防水枪,包括呈纵向设置的内管和外管, 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内管和外管间可相对转动,内管径向活动 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可定位转动于内管,转轴另一端穿过 内管外壁且与外管无接触,转轴可绕自身中轴线旋转,转轴位 于内管内的一段上固定有叶片,转轴另一端位于内管与外管间 的一段上固定有第一齿轮,外管内壁上定位有可纵向蹿动的齿 轮块,所述的齿轮块靠近内管的一面为圆弧柱面,且该圆弧柱 面上开设有齿轮孔(可通孔或盲孔),齿轮孔内壁设有连续环 闭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齿轮孔内壁的第二齿轮相互连续啮 合,齿轮孔中设有呈横向的隔板,且第一齿轮啮合至第二齿轮 下面时,转轴另一端恰可抵靠在隔板下面(防止第一齿轮在第 二齿轮的上、下齿牙间跳齿),外管上端部固定有管盖,管盖 上部设有喷嘴,且喷嘴呈背离墙面方向倾斜,管盖上端部的内 管与外管间的空隙间密封设有第一动密封圈,内管上端密封穿 过第一动密封圈伸入管盖内,外管下端部的内管与外管间的空 隙间密封设有第二动密封圈,内管下端密封穿过第二动密封圈 露于外部,内管下端与外部消防管道相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转轴一端可定位转动于内管的结构是:内管上开设有第一 通孔,第一通孔中固定有第一滚珠轴承,转轴一端插于第一滚 珠轴承中,内管内壁与转轴接触的部位密封套设有第三动密封 圈。
转轴另一端穿过内管外壁且与外管无接触的结构是:内管 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固定有第二滚珠轴承,转轴另 一端穿过第二滚珠轴承且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内管内壁与转 轴接触的部位密封套设有第四动密封圈。
转轴位于内管内的一段上固定有叶片的结构是:叶片中心 固定套在转轴位于内管内的一段上的中心,这样能使叶片最有 效地受到水流冲击,从而旋转。
齿轮孔朝向内管的开口的径向截面为半圆形,这样第二齿 轮可带动外管做一百八十度的径向来回转动。
靠近第一动密封圈下方的内管外壁上和靠近第二动密封 圈上方的内管外壁上分别径向对称固定有若干第三滚珠轴承, 且第三滚珠轴承位于内管与外管间的空隙中,第三滚珠轴承的 滚动面与第一、二动密封圈相接触,第三滚珠轴承不仅可以使 内管与外管的纵向位置相对固定,而且第一、二动密封圈在第 三滚珠轴承上旋转,减少了转动的阻力。
外管内壁上定位有可纵向蹿动的齿轮块的结构是:外管上 开设有若干螺栓孔,若干螺栓一端固定于齿轮块,另一端活动 插于螺栓孔中且可在螺栓孔中纵向蹿动,这样齿轮块纵向移动 时,螺栓在螺栓孔中纵向蹿动,不会使外管纵向蹿动,保证了 内管与外管间纵向位置的固定。
齿轮块为中空短柱状,且其内径大于内管外径并其外径小 于外管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高压水流从消防管道进入本例的内 管,内管中的叶片在水流的冲击下发生旋转,与叶片固定的转 轴也同时旋转,转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的旋转使得 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上来回移动,从而实现了外管在径向上的 旋转,冲击叶片后的水流进入管盖,并从喷嘴处喷出,由于外 管在径向上可以来回旋转,这样喷出的水柱就可以变化方向, 使得喷淋的范围更广,因此本例在自动喷淋的同时其喷淋的角 度也可以自动变化,且本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文龙,未经程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基于薄膜和晶片的太阳能应用的微晶硅合金
- 下一篇:检测蓖麻毒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