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96165.5 | 申请日: | 200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5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秦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引林 |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K9/19;A61K9/08;A61P7/02;A61P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6江苏省南京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磺酸胺 银杏 内酯 注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药物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甲磺酸胺银杏内 酯B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是一种甲磺酸盐,其母核部分是银杏内酯B经衍生修饰 后得到的一种含氨基的分子,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 一种六环笼状结构的二萜化合物,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拮抗剂。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的分子式为C24H33O10N·CH4O3S,分子量为591.63。
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为PAF特异性拮抗剂,对ADP、AA、COL诱导的血小板 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并对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小板释放功能有抑制作用,临床上 主要用于血栓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为半合成的创 新化合物,文献(CN1749257)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外均未有 制剂上市。
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的分子式如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的剂型及其制备方法,即 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注射剂质量稳定可控,便于临床医 护人员使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成 分组成(重量百分比):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为1-100%,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 0-99%。
该注射剂为小水针注射液、冻干粉针、无菌分装粉针或大容量注射液。
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将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和辅料(或不加入辅料)加入适量10℃—80℃注射 用水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或碱调节溶液pH值,使其pH值为3—7,针剂用活 性碳吸附10分钟—60分钟,粗滤,0.22u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熔封,灭菌, 即得小水针注射液;
或
将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和辅料(或不加入辅料)加入适量10℃—80℃注射 用水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或碱调节溶液pH值,使其pH值为3—7,针剂用活 性碳吸附10分钟—60分钟,粗滤,0.22u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冻干,即得冻 干粉针;
或
将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和辅料(或不加入辅料),混合均匀,无菌分装,压 塞,轧盖,即得无菌分装粉针;
或
将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和辅料(或不加入辅料)加入适量10℃—80℃注射 用水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或碱调节溶液pH值,使其pH值为3—7,针剂用活 性碳吸附10分钟—60分钟,粗滤,0.22u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灭菌,即得大 容量注射液。
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注射剂的制备方法中用到的辅料为葡萄糖、甘露醇、 蔗糖、乳糖、山梨醇、甘氨酸、氯化钠、磷酸二氢钙、右旋糖酐、果糖、甲磺酸、 硫酸、磷酸、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枸橼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照上述方案得到的制剂经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表明稳定可行,科学合理, 适用于大多数注射剂生产线,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实例均为1000瓶用量。
实施例1:
取甘氨酸10g,加注射用水1500ml搅拌使溶解,然后加入甲磺酸胺银杏内 酯B40g,搅拌使其溶解。补足注射用水至2000ml,然后加入甲磺酸或氢氧化钠 调节pH值至3.5—4.0,加入针剂用活性碳0.4g,搅拌30分钟,过滤脱炭,测 定中间体含量。0.22u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2ml灌装入安瓿中,熔封。115℃, 30分钟热压灭菌即得成品。临床使用时将40mg—80mg(即本品1—2支)加入 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引林,未经秦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