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96053.X | 申请日: | 200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庆;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天鸿新能源有限公司;李冬庆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 地址: | 2120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真空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传递装置的制造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的制造工艺,具体是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传热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大规模使用。普通的热管包括一个密封的金属管壳和位于管壳内的一定量的工作介质,它利用工作介质在管壳的不同部位所发生的液态和固态的相互转换而实现热量的传递。热管的制造通常要经过抽真空过程和注入工作介质的充液过程。常用的热管真空充液工艺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充液系统和真空系统相连,通过阀门控制,抽真空时打开与真空系统相连的阀门,关闭充液系统的阀门,真空抽完后关闭与真空系统相连的阀门,打开于与充液系统相连的阀门,完成真空充液过程;另一种就是先向管壳内部充满工件介质,然后加热,利用排气的方法将管壳内部的空气排出,完成充液与真空形成。采用这两种方法制作热管,在形成真空和充装工作介质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工序复杂、泄漏点多、不能精确控制管壳内部的充液量,从而影响了热管的传热特性、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充液量、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易于保证的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
本发明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的一个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常规方法获得金属管壳;
第二步,将一定量的工作介质封装在一个真空的玻璃容器内,再将封装有工作介质的玻璃容器放入金属管壳;
第三步,将装有玻璃容器的金属管壳在抽真空设备上抽真空并密封;
第四步,金属管壳密封后通过振动或加热,使其内的玻璃容器破碎,使玻璃容器内的工作介质进入管壳,完成真空充液过程。
本发明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的另一个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常规方法获得金属管壳,再使金属管壳通过毛细管与一个容积较小的辅助管壳相连通;
第二步,将一定量的工作介质封装在一个真空的玻璃容器内,再将封装有工作介质的玻璃容器放入辅助管壳;
第三步,将与辅助管壳连通的金属管壳在抽真空设备上抽真空并密封;
第四步,金属管壳密封后通过振动或加热,使辅助管壳内的玻璃容器破碎,使玻璃容器内的工作介质进入辅助管壳管壳,并使工作介质通过毛细管进入金属管壳,最后封闭毛细管并去除辅助管壳,完成真空充液过程。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本发明工艺制作的热管工艺简单、流程短、充液量精确、热阻小、寿命长、传热效率高,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优良率,适应大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该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常规方法获得金属管壳;
第二步,将一定量的工作介质封装在一个真空的玻璃容器内,再将封装有工作介质的玻璃容器放入金属管壳;
第三步,将装有玻璃容器的金属管壳在抽真空设备上抽真空并密封;
第四步,金属管壳密封后通过振动或加热,使其内的玻璃容器破碎,使玻璃容器内的工作介质进入管壳,完成真空充液过程。
实施例二,该热管的真空充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常规方法获得金属管壳,再使金属管壳通过毛细管与一个容积较小的辅助管壳相连通;
第二步,将一定量的工作介质封装在一个真空的玻璃容器内,再将封装有工作介质的玻璃容器放入辅助管壳;
第三步,将与辅助管壳连通的金属管壳在抽真空设备上抽真空并密封;
第四步,金属管壳密封后通过振动或加热,使辅助管壳内的玻璃容器破碎,使玻璃容器内的工作介质进入辅助管壳管壳,并使工作介质通过毛细管进入金属管壳,最后封闭毛细管并去除辅助管壳,完成真空充液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天鸿新能源有限公司;李冬庆,未经镇江天鸿新能源有限公司;李冬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棍球桌的圆盘
- 下一篇:一种低粗糙度硅抛光片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