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浓核病及耐氟家蚕品种的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5255.2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7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木旺;徐安英;侯成香;孙平江;张月华;钱荷英;郭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浓核病 家蚕 品种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蚕品种的选育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选育抗浓核病及耐氟家蚕品种的育种方法。
技术背景
养蚕缫丝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产品之一,目前,我国的蚕茧和生丝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5%左右。
蚕丝业不仅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劳动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蚕的食物--桑树在环境保护、退耕还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许多地区在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中,把发展蚕桑业作为首选和重点项目。
家蚕新品种选育是蚕丝业科技进步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家蚕品种选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进行了4-5次蚕品种的更新换代,极大地促进了蚕丝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也随之增加,环境污染尤其是氟化物污染严重危害蚕业生产,选育经济性状优良,抗性强的家蚕品种已经是迫在眉睫,也是稳定蚕丝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本课题组先后筛选了家蚕对浓核病镇江株不感染基因nsd-Z的SSR分子标记(Muwang Li等,Genome,2006,49:397-402)和家蚕耐主基因Def的SSR分子标记(白会钗等,蚕业科学,2008,34:191-196)。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该类型分子标记用于家蚕辅助育种选择,加速育种进程的报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分子标记用于家蚕辅助育种选择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选育抗浓核病及耐氟家蚕品种的育种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一种抗浓核病及耐氟家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用全国广泛推广的菁松为轮回亲本,多化性品种兰10为抗浓核病优质目标性状供体亲本进行杂交,得杂交1代;再用杂交1代与耐氟优质目标性状供体亲本T6杂交,获得杂交2代;之后用轮回亲本与杂交2代连续回交,获得回交6代;对每一世代在饲育过程中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留种个体采用分子标记选择其基因型,获得遗传背景与菁松相同,且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不感染并全龄耐氟100mg/kg的目标材料JsFnsd-Z;
(2)用全国广泛推广的皓月为轮回亲本,多化性品种兰10为浓核病优质目标性状供体亲本进行杂交,得杂交1代;再用杂交1代与耐氟优质目标性状供体亲本T6杂交,获得杂交2代,之后用轮回亲本与杂交2代连续回交,获得回交6代;对每一世代在饲育过程中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留种个体采用分子标记选择其基因型,获得遗传背景与皓月相同,且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不感染并全龄耐氟100mg/kg的目标材料HyFnsd-Z;
(3)用目标材料JsFnsd-Z与目标材料HyFnsd-Z进行杂交,获得杂交1代,即为抗浓核病及耐氟家蚕品种。
上述步骤(1)所述的JsFnsd-Z为中国系统;
上述步骤(2)所述的HyFnsd-Z为日本系统;
上述步骤(3)所述的抗浓核病为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不感染;所述的耐氟为全龄耐氟100mg/kg。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抗浓核病及耐氟家蚕品种的选育方法与传统的杂交回交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存在工作量大,选择可靠性差,特别是对于抗性选育必须累代或隔代添食病源或氟化物的方法来保证目标性状不丢失,不仅选育周期长,而且在添食病源时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本发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和供体亲本的目标性状,可在3-4年内快速高效培育出高产、优质、兼抗浓核病及耐氟的家蚕新品系。
本发明方法育成的品种“JsFnsd-Z”;
主要特征为,中系二化性四眠品种,幼虫为素斑,蚕体粗壮,食桑旺盛,发育整齐,老熟齐涌,体质强健,不感染浓核病镇江株,全龄耐氟100mg/kg(桑叶含氟量)。催青经过10日,幼虫期经过23-24天,蛹期经过14-15天,茧形椭圆,茧色洁白,缩皱中等,全茧量1.8-2.0g,茧层率23%左右,茧丝长1300米左右,解舒好。羽化集中,雄蛾活泼、交配性能好,雌蛾产卵性能良好,单蛾卵数500-600粒,与HyFnsd-Z对交需推迟2日开始饲养。
育成的品种“HyFnsd-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52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堵器
- 下一篇:逐层布料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