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5060.8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尹莲;张旭;叶丽红;阳美平;孙怡;周仲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肺癌 a549 细胞 增殖 中药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抗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肺癌(lung cancer)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是当今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已居恶性肿瘤之首,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人口比例逐年升高,城镇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吸烟等不良习惯相当普遍等原因,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的肺癌病死例数将超过100万,患病人数将居世界之首[3]。
治疗包括肺癌在内的肿瘤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的热点,但是传统的放化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同时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反应,而中药(包括单味药和中药复方)在这方面已崭露头角,并迅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肺癌高发病率及西医西药治疗局限性的现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处方
一种抗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中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
猫爪草5~15g、金荞麦5~15g、鱼腥草5~15g、仙鹤草5~15g、冬瓜子5~15g、山茨菇10~20g、苏木10~20g、红花10~20g、法半夏10~20g、胆南星5~15g、沙参5~15g、玉竹5~15g、麦冬5~15g。
上述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如下:
1)将处方药13味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提取液,把提取液浓缩得提取液I;
2)取提取液I精制:
取上述提取液I用石油醚萃取,得精制提取液II:
3)精制的提取液II纯化:
将精制提取液II经大孔树脂柱富集,用蒸馏水洗脱至无色,用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即得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
上述步骤1)中加水的水量为药材量的15~110倍,煎煮0.5~1.0小时,过滤收集提取液浓缩至0.5g生药/ml。
上述步骤2)中用与提取液I等量的石油醚萃取5~6次。
上述步骤3)中用10~4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至10g生药/ml、
上述的中药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1.1 处方来源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其气宜宣宜降。肺在病理状态下常为"贮痰之器"。肺癌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痰多或少,痰色或白或黄或灰黑,痰质或清稀如水、或粘稠浊腻,或痰中夹血,气急,胸闷,胸痛。西医学诊断通过CT、MRI、支气管镜、脱落细胞检查等发现肺部实质性占位病变及恶性细胞。
周仲瑛教授为中国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政府津贴专家,已业医六十余年,医德高尚,技艺精湛,治愈急疑难杂症患者难计其数。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高,肺癌患者急骤增多。周老师结合肺的生理病理特点,经过数十年的临床观察与治疗,认为肺癌的关键癌毒因素在于痰浊、瘀血、气逆;肺之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关键。因此确立治则为祛邪治标实,固本培正虚。治法重在化痰泄浊,活血祛瘀、行气降逆以及益气养阴。根据病患病期之不同,病理因素的重点而随证治疗。多选用冬瓜子、法夏、胆南星(燥湿化痰);山茨菇、猫爪草、金荞麦、鱼腥草(软坚散结),仙鹤草、苏木、红花(活血化瘀);沙参、玉竹、麦冬(益气养阴)等药物。该抗肺癌有效经验方又名周氏克金岩方(下简称克金岩方),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肺癌的中医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复发,稳定瘤体,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2.药效学研究
1.2.1 处方提取物制备
将上述处方13味药材加10—15倍量水提取0.5—1小时,共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0.5g生药/ml为全方提取物I。
1.2.2 细胞来源
人肺癌A549细胞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惠赠。
1.2.3 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5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