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递验证方法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90366.4 | 申请日: | 200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6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邱锡彦;孙宏民;张仕颖;林岳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W12/04 | 分类号: | H04W12/04;H04W12/06;H04W84/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验证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关于一种无线网络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无线网络中执 行交递验证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无线网络环境用于将移动电子装置连接至服务供货商,特别是全球 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 网络环境是通过中间联机将客户端装置连接至因特网,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是 一种无线网络技术,能够远距离为无线装置提供通讯服务,然而,重新验证 延迟将使客户端装置的通讯变慢并且降低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环境的使用 效率。
图1是显示传统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环境。至少一联机服务网络 (Connectivity Service Network,CSN)110通过至少一验证授权计费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nd Accounting,AAA)服务器120连接 至因特网100,联机服务网络110连接至存取服务网络(Access Service Network,ASN)网关器130和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131,虽然在此例中仅列出 两个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但其数量可根据需要的基站(base station)增加 或减少,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130和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131通常根据特定 区域的网络需求连接至多个基站,不过一个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还是有可能 只连接到单一个基站,其中上述基站通常也会被称为存取连接点(access point)。
在图1的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环境范例中,列出了6个基站,但基站 的数量可根据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环境中存取服务网络的数量和网络需求 而增加或减少,基站140~145的其中之一与移动用户150进行通讯以提供移 动用户150无线网络服务。虽然图1显示由单一基站140提供服务给单一移 动用户150,但单一基站可满足多个移动用户的网络需求。特定区域中的移 动用户数量决定了上述特定区域中的基站数量,当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 网络需求超出单一基站的服务容量,就必须加入另一基站,同样地,所需要 的基站数量通常也决定了所需要的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数量。
如图1所示的传统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环境,每当存取服务网络网关 器130或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131初次服务移动用户150时,都必须验证移 动用户150,因此只要移动用户150在同一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的服务范围 内移动,就不再需要进行验证;然而,如果移动用户150移动至另一存取服 务网络网关器的服务范围,上述另一存取服务网络网关器就必须在提供移动 用户150服务前重新验证移动用户150,上述重新验证是交递程序的其中一 部份,且会造成移动用户150的服务延迟。
一般用来降低重新验证延迟並維持有效微波存取网络环境的效率,其中 一个作法是预测客户端装置的移动方向并且在重新验证发生之前就先进行验 证,然而,移动方向的预测可能不准确,即使能够改善移动方向预测的准确 度,但这种预测移动方向的解法仍可能因为预测移动方向所需的模型可能增 加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环境的负担,而进一步增加存取连接点运作的负担, 由于存取连接点必须储存庞大可能用不到的信息和交换许多可能用不到的消 息以供预测移动方向,所以当多个客户端装置在同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网络 环境中运作时,上述负担就会增加。
为了使进阶验证技术能够标准化,所以制订了验证协议标准,这些验证 协议标准收录于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所制订的标准如802.11、 802.11i、以及802.16x中,然而这些进阶验证技术需要在交递之前就先进行, 在某些例子中,移动用户装置在交递程序中先与前置交递存取连接点进行通 讯,接着上述前置交递存取连接点再与后续交递存取连接点进行通讯,但此 作法的缺点是会多付出存取连接点的资源,因为要与一个移动用户进行通讯 就必须使用到两个存取连接点的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0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