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器循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90346.7 | 申请日: | 2006-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池上真;押谷洋;山田悦久;石坂直久;武内裕嗣;杉浦崇之;前原拓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F25B9/08 | 分类号: | F25B9/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文生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循环系统 | ||
1.一种具有致冷剂循环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致冷剂流过所述致冷剂循环,所述喷射器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11),其配置用于吸入和压缩致冷剂;
散热器(12),其布置用于从所述压缩机排放的高压致冷剂辐射热量;
喷射器(15),其被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下游,所述喷射器具有用于使致冷剂减压和膨胀的喷嘴部分(15a)、通过从喷嘴部分喷射的高速致冷剂流使致冷剂通过其中被吸入的致冷剂吸入口(15b)和压力增加部分,所述压力增加部分用于将通过致冷剂吸入口吸入的致冷剂与高速致冷剂流相混合、以及用于减速混合的致冷剂流以升高致冷剂流的压力;
第一蒸发器(16),其布置用于蒸发流出喷射器的致冷剂;
支路通道(18),其从在散热器和喷射器的喷嘴部分之间的支路部分(Z)分支,并且被连接至致冷剂吸入口,用于将流出散热器的致冷剂引导入致冷剂吸入口;
节流单元(19),其被定位在支路通道中且对致冷剂减压以调节致冷剂的流量;
第二蒸发器(20),其被定位在节流单元的下游以蒸发致冷剂;以及
可变节流装置(31、35、38、40),所述可变节流装置被定位在散热器(12)的致冷剂出口侧和支路部分(Z)之间的致冷剂通道中,以对流出散热器(12)的致冷剂减压;
其中,可变节流装置(31、35、38、40)配置用于,基于与在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状态、由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冷却的空间的温度以及被冷却的空间的外部环境温度中的至少一种相关的至少一个物理量,调节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
2.依据权利要求1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物理量与在第一蒸发器(16)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相关,以及
所述可变节流装置(31)配置用于调节在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蒸发器(16)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达到预定值。
3.依据权利要求1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物理量与在第二蒸发器(20)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相关,以及
所述可变节流装置(35)配置用于调节在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在所述第二蒸发器(20)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达到预定值。
4.依据权利要求1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物理量与在散热器(12)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冷度相关,以及
所述可变节流装置(38)配置用于调节在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在所述散热器(12)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冷度达到预定值。
5.依据权利要求1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
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高压致冷剂的压力高于所述致冷剂的临界压力,
所述物理量与在所述散热器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温度和压力相关,以及
所述可变节流装置(38)配置用于调节在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在所述散热器(12)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值。
6.依据权利要求1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物理量与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的流量相关,以及
所述可变节流装置(40)配置用于调节在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以使得在整个致冷剂循环中的致冷剂的流量达到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03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系统、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程序
- 下一篇:照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