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8615.6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宿利英正;武藤健;齐藤进;云丹龟真刚;石川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主分类号: | F16C1/10 | 分类号: | F16C1/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末端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用于把操作力传递给被操作部的控制拉索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用来将车辆的变速杆的操作传递给变速器的控制拉索构成为,连结变速杆侧的杆和变速器侧的杆的内部缆线被引导管围绕,引导管的各末端部被末端支承装置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由于对引导管的末端支承部输入伴随着来自发动机侧的输入振动或操作的冲击等,所以在末端支承装置中内置有用来吸收输入振动、操作冲击等的弹性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述的末端支承装置构成为,在与引导管的末端部结合的圆筒状的封装盖的外圆周上形成凸缘,在安装于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承窝的内部形成有用来收容封装盖的收容室,在收容室的壁和封装盖的凸缘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向径向弯曲而形成盘簧状,并分别设置在凸缘的前后两侧。
在该末端支承装置中,发动机振动等振动由弯曲的弹性部件的低弹簧刚性吸收,当输入操作冲击等大载荷时,弹性部件通过被压得偏平,弹性部件被切换为高弹簧刚性。因此,由此就能够兼顾微小的输入振动的吸收、冲击吸收性以及操作响应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4684号公报
但是,该现有的末端支承装置由于是通过盘簧状的弹性部件而得到低刚性的第一级弹簧特性和高刚性的第二级弹簧特性的结构,因此特性的切换变得急剧,存在操作控制拉索时的操作感觉差的担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提供一种不会导致操作感觉差,能够提高振动吸收性、冲击吸收性和操作响应性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是一种将围绕内部缆线(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部缆线12)的引导管(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引导管14)的末端部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控制拉索(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拉索4)的末端支承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结合在所述引导管的末端部上的圆筒状的封装盖(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封装盖15);在保持该封装盖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所述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承窝(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承窝17);以及夹装在该承窝和所述封装盖之间的弹性部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盖橡胶件18),在所述封装盖的外周形成凸缘(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凸缘20),在所述承窝的内部形成收容所述凸缘的环状收容室(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收容室21),所述弹性部件以紧贴状态覆盖在所述凸缘上,并且将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所述凸缘上的部位做成朝向所述凸缘的外周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将与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锥状的端面相对的所述收容室的内表面(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表面21a)形成为:与覆盖在所述凸缘上的部位的锥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
在输入载荷小时,只有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径向内侧区域与承窝的收容室的内表面抵接,弹性部件作为低弹簧刚性的吸振部件而用来吸收振动。如果从这种状态输入载荷增大,则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中,与承窝内表面抵接的区域对应于输入载荷向径向外侧扩大。由此,弹性部件的弹簧刚性逐渐增大,平缓地切换为用于吸收冲击和限制移位的特性。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窝的收容室形成为具有间隙(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间隙d)地覆盖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件的外周面。
如果输入载荷增大,则弹性部件中压坏变形的区域向径向外侧扩大,同时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的膨出量也增大,向该径向外侧的膨出在膨出初期阶段由于与收容室之间的间隙而被允许。另外,如果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膨出超过一定程度,则间隙逐渐消失而使膨出部与收容室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更加增大了弹性部件的弹簧刚性。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盖的凸缘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
由此,不用使弹性部件的轴向厚度较大变化,就能够将弹性部件的安装在凸缘上的部位做成朝向凸缘的外周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弹性部件在凸缘前端侧的轴向壁厚。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外周部形成有沿轴向弯曲的曲面。
如果输入载荷增大,则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的膨出量增大,此时由于在弹性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沿轴向弯曲的曲面,所以弹性部件和收容室之间的间隙难以快速被填满。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8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单元
- 下一篇:液压泵式发动机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