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时通信的方法、即时通信服务器、语音服务器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7735.4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开利;张征;华炳阳;刘增光;苏杰;孟超峰;袁怀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曼***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 通信 方法 服务器 语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即时通信服务器、 语音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企业上网正在成为经营常态,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竞争就开始变得激 烈起来。电子商务网站的效果好坏,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及时抓住正在访问 网站的用户,并与之交流。目前,用户用网页(Web)形式的即时通信(IM, instant messenger)软件与网站的接待人员通过IM软件进行文字交流,所述 IM软件是一种使人们能在网上识别在线用户并与他们实时交换信息的技术, 由于其所拥有的实时性、低成本、高效率等诸多优势,使之成为网民们最喜 爱的网络沟通方式之一。
但是,随着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广泛化和深入化,单纯的即时文字交流 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希望IM软件进一步智能化,对于用户的需求能 进行及时回复,比如能通过语音回复用户的需求等。而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 还不能完成此功能,比如,不能安排一位网站接待人员一直守在电脑前等。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 用户与网站主之间不能随时随地的交流,沟通效果差,从而降低网络营销的 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系统及语音服务器,提高 网络营销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实施例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步骤:
语音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的文本数据;
语音服务器将所述文本数据转换为第一语音数据;
语音服务器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通过预设的电话号码发送给对应的第二 用户终端;
语音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
语音服务器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终端。
优选地,所述语音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的文 本数据具体包括:
即时通信服务器通过即时通信软件接收第一用户终端输入的文本数据;
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所述文本数据发送给语音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过即时通信软件接收第一用户终端输入 的文本数据具体为:
即时通信服务通过网页形式的即时通信软件接收第一用户终端输入的文 本数据。
优选地,所述语音服务器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给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具体包括:
语音服务器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发送给即时通信服务器,所述即时通信 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语音数据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发送给播放器软件进行播放,或 通过内置的播放器软件进行播放。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语音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继续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的文本数 据;
执行将所述文本数据转换为第一语音数据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语音服务器将文本数据转换为第一语音数据具体包括:语 音服务器通过语音合成技术TTS,将所述文本数据转换为第一语音数据。
优选地,所述语音服务器将第一语音数据通过预设的电话号码发送给对 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具体包括:
语音服务器启动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
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发送给电信服务器,指示所述电信服务器在电话接 通后发送第一语音数据;
所述语音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具体包括:
语音服务器接收所述电信服务器发送收集到第二用户终端返回的第二语 音数据。
优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包括多个电话号码,则所述语音服务 器启动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具体包括:
语音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IP地址,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所属的 区域,从所述多个电话号码选定对应区域的电话号码;
语音服务器启动所述选定的电话号码。
优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包括多个时间段的电话号码,则所述 语音服务器启动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具体包括:
语音服务器确定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文本数据的时间;
语音服务器根据所述确定的时间选择所述对应时间段的电话号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