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IS接口平台、网络GIS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87513.2 | 申请日: | 200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3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希选;刘明;王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春光;丛芳 |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gis 接口 平台 网络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GIS技术,尤其涉及一种GIS接口平台、网络GIS 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基于计 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 析。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 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GIS 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 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
电信行业各企业均建有多套IT系统,包括网络支撑系统、业务支 撑系统及企业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的很多应用采用了GIS展现形式。 该形式能够将数据库数据直接与地图数据相结合,具有直观、便捷等特 点。但这些系统中的GIS部分都为独立建设,即设置独立的GIS服务器, 独立开发专用的接口,并独立维护自身GIS平台和电子地图。这种情况 在通信行业各企业中十分普遍。各系统GIS的重复建设造成了在GIS 平台、数字地图等方面投资上的重复浪费,并且各系统均需要一支GIS 队伍维护,浪费了大量人力。由于各系统数字地图维护工作的不同步使 得在地图展现方面的数据各不一致,对业务应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 如何改变过去GI平台重复建设的局面,统一建设企业级GIS平台供各 业务系统共享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各个系统GIS重复建设所造成 的在地图展现方面的数据各不一致,从而使得用户对GIS业务的体验度 下降的缺陷,提供一种种GIS接口平台、网络GIS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该GIS接口平台包括:多个接口、数据转换装置和接口管理装置, 接口,用于从多个应用系统接收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数据转换装置, 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接口业务数据管理装置,用于存储 所述格式转换后的业务数据,与所述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并将空间数据 和转换后的业务数据发送到GIS服务器。
该网络GIS管理系统包括:GIS接口平台、GIS服务器和数据存储 装置,GIS接口平台,用于与多个应用系统连接并接收空间数据和业务 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将空间数据和转换后的业务数 据进行关联,并发送到GIS服务器;GIS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空间数 据和转换后的业务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 所述空间数据和转换后的业务数据。
该网络GIS管理方法包括:对接收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对所 述格式转换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到GIS服务器中。
本发明的GIS接口平台、网络GIS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通过统一 的接口平台,使得不同系统的GIS在进行维护时同步,保持数据的一致 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网络GIS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GIS接口平台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网络GIS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基于图层存储空间数据的数据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版本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版本状态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网络GIS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网络GIS管理系统包括:GIS 接口平台20、GIS服务器40和数据存储装置60。其中,GIS接口平台 20,用于与多个应用系统连接并接收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 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将空间数据和转换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后,发 送到GIS服务器40;GIS服务器40,用于根据所述空间数据和转换后 的业务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数据存储装置60,用于存储所述空间 数据和转换后的业务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南京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