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综合测量网的空调机远程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87510.9 | 申请日: | 200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崔纹硕;林勇勋;金荣铉;朴昞皙;朱成镐;崔钟协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电力公社 |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综合 测量 空调机 远程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基于电力线通信的综合测量网的空调远程控制装置及 方法。作为利用基于电力线通信综合测量网的远程控制空调机双向控制装 置及方法,更详细地说,为了能够双向控制远程负荷(空调机)控制系统, 与远程空调控制服务器通过基于电力线通信综合测量网相连接的空调 机,从安装地附近的电子式电量表,通过特定的低功率无线通信,进行 空调机控制;远程地的多台远程控制空调机,按前面所述的控制指令执行 相应控制功能;通过控制指令传递到的同一综合测量通信网,可将正常运 行与否、电量等数据进行周期性传输,预测峰值负荷电量的变化,并将以 此为基础生成的控制指令,向多台远程控制空调传输。
背景技术
当前运营中的利用寻呼(Pager)网进行空调机远程控制方式,是 以为了在用电量增加的夏季控制电力需求而注册的远程控制空调机为 对象,当电量需求增加时,使用者无需另外的操作,在远程地利用寻呼 网对空调机电源进行开/关(on/off)控制,以此调节夏季电力需求。
然而,利用与此相同的寻呼网的夏季远程控制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点,即,包括在控制方式方面上因寻呼网特性上的原因而能够控制宽广 地域的优点,以及单向控制流和需要支付网络费用的缺点。
图1是利用现有无线寻呼网的单向远程空调机控制系统的概略模块 (block)结构图。
如图1所示,利用现有无线寻呼网的单向远程空调控制系统100包 括:能源管理系统101;与上述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的远程负荷控制系 统102;与上述远程负荷控制系统102相连接的无线寻呼网105;与上 述无线寻呼网105相连接的空调机集群部106等。
上述能源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101是与 各种发电设备相连,执行注册及管理相应发电设备功能的系统,对最大 发电容量、最大供电容量、需求率、电力储备率等信息进行计算、并进 行存储和管理。
上述远程负荷控制系统102包括主控制装置103和无线寻呼模块 104等,上述主控制装置103对从能源管理系统101发送的电力储备率 等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寻呼模块104传送控制指令。
此外,上述远程负荷控制系统102,利用通过无线寻呼网105传送 的控制指令,执行空调机集群部106所包含的多台空调机107~110的关 机控制、周期控制(周期性反复开/关的控制)、温度控制等,并执行用 于传送防止无故分离的周期性信号(Vital Sign:生命体征)、生活信息 等的功能。
上述空调机集群部106是以空调机容量等为基准,将多台空调机 107~110集群化而构成,并根据通过无线寻呼网105所接收的控制信号, 执行变更空调机107~110设定温度的功能。
如图1所示,对于利用无线寻呼网的单向远程控制空调机控制系统 100,本专利申请人已在专利申请编号第2001-4152号(申请日:2001 年1月30日)的“远程控制空调机用的通信协议”中予以公开。上述的 专利申请第2001-4152号涉及的是:利用现有无线寻呼网的单向远程控 制空调机控制系统,利用无线传呼信号只执行单纯关机(off)控制,从 而完全中断空调机的运转,以此解决了所发生的问题,以及增加其它多 种功能的技术。
现有的只执行单纯关机控制的单向远程控制空调机方法,由于完全 中断空调机运转,会引发用户们的不满,并促使用者重新接通电源运转 空调机,所以现实中发挥不了大的效果。
因此,在专利申请第2001-4152中公开了代替完全中断空调机运转 的如下的改进方案,即,为了使使用者哪怕在中断空调机运转的一定时 限内无法感,只中断压缩机运转,或降低5℃以内的设定温度在5℃以 内,使得使用者无法感知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电力公社,未经韩国电力公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5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