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7348.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方 挺;王艳春 |
地址: | 518044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 通信 文件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特别涉及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系统及方 法。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系统(Instant Messaging)是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用户通过 即时通信终端进行基于P2P(Peer to Peer,点对点模式)的文件传输。为提高 文件传输效率,现有一种即时通信终端间数据传输的加速方法,通过特定规 则寻找若干中转节点,从而实现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 之间的数据多路径传输,以最大限度利用两端的上下行带宽。为了使得所选 择的中转节点起到中转效果,中转节点的选取需要考虑路由质量,并借助最 短路径算法进行计算判断。
目前,一种P2SP模式(Peer to Server and Peer,点对服务器和点模式) 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日益广泛。P2SP模式通过集中的检索数据库把原本孤立稳 定的服务器资源和P2P资源整合到一起,汇集大量的网络资源索引。采用P2SP 模式,用户不仅可以根据P2P的特定协议从其他用户端以多源传输方式接收 文件,还可以按照HTTP、FTP等通用协议从公开、稳定的服务器以多源传输 方式接收文件,资源更丰富,文件传输速度更快且稳定性更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系统,提高文件传输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系统,包括可通过网络连接并交 换数据的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和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 包括控制文件传输的控制模块、与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连接并交换数据的文 件接收模块和与文件源分别连接并交换数据的P2SP模块,其中接收方即时通 信终端的P2SP模块根据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发送的文件信息查找文件副本, 并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以多源传输方式从文件副本所在的文件源接收文件; 或文件接收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从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接收文件。
上述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的控制模块根据文件接收情况进行文件传输调 度,调整向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11和/或各文件源发出的文件传输请求;发送 方即时通信终端的发送控制模块根据文件传输请求向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发 送文件。
上述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离线文件服务器,实现离 线情况下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与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之间的文件多源传输, 离线文件服务器包括控制文件传输的离线控制模块、与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 连接并交换数据的离线文件接收模块和与文件源分别连接并交换数据的离线 P2SP模块,其中离线P2SP模块可以根据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发送的文件信 息查找文件副本,并根据离线控制模块的控制以多源传输方式从文件副本所 在的文件源接收文件;或离线文件接收模块根据离线控制模块的控制从发送 方即时通信终端接收文件,在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上线后,离线文件服务器 将所述文件信息发送给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根据文件传输请求向接收方即 时通信终端发送文件。
上述离线文件服务器的离线控制模块根据文件接收情况进行文件传输调 度,调整向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11和/或各文件源发出的文件传输请求,发送 方即时通信终端的发送控制模块根据文件传输请求向离线文件服务器发送文 件;和/或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的控制模块根据文件接收情况进行文件传输调 度,调整向离线文件服务器20和/或各文件源发出的文件传输请求,离线文件 服务器的离线发送控制模块根据文件传输请求向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发送文 件。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方法,基于发送方即时通信终 端和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实现即时通信文件多源传输,包括:发送方即时通 信终端生成文件信息并发送给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根 据文件信息查找文件副本;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以多源传输方式从文件副本 所在的文件源接收文件;或接收方即时通信终端从发送方即时通信终端接收 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