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奎宁酮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7259.6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平;张鸣;项丰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53/02 | 分类号: | C07D4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5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奎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奎宁酮即1-氮杂二环[2.2.2]辛烷-3-酮的制备方法。
奎宁类药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症、抗高血压、镇痛、消炎、麻醉、抗精神病、 抗胆碱、抗过敏和抗肿瘤等。3-奎宁酮是大多数奎宁类药物如西维美林(cevimeline)[1]、盐酸阿扎司 琼(azasetron hydrochloride)[2]、美喹他嗪mequitazine)[3]及司奎那定(sequifenadine)[4]等的关键前体,具 有重要的研究价值。3-奎宁酮主要有以下合成方法:(1)4-乙烯基吡啶经高锰酸盐氧化、氢化还原、在 活化的氧化铝作用下闭环及氧化等反应制得,其中环合反应条件苛刻(氮气保护、300℃高温),收率仅 10%,不易放大生产[5];(2)以4-吡啶甲酸甲酯(即异烟酸甲酯)和溴乙酸乙酯为原料,4-吡啶甲酸甲酯催 化氢化得到的4-哌啶甲酸甲酯,用卤代乙酸乙酯进行N-烃化反应,得到的二酯在碱催化下进行狄克曼 (Dieckmann)缩合,最后缩合产物在强酸条件下脱去羧酯基即得3-奎宁酮盐酸盐[6-9],或直接以4-哌啶甲 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得到4-哌啶甲酸酯,用同样的步骤得到3-奎宁酮[10-12]。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催化 剂昂贵、常温常压下氢化需较长的反应周期;原料溴乙酸乙酯是一种强催泪性物质,蒸气有毒;Dickmann 缩合是一个可逆的反应,这一步反应的收率较低,对整个合成路线的全合成产率影响很大。(3)以4-溴吡 啶作为原料,以叠氮代酮作为中间体合成3-奎宁酮[13]。该方法没有离开吡啶环的催化氢化,所用的重氮 甲烷有毒且有爆炸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操作简便、原料易得、产率高的3-奎宁酮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3-奎宁酮的制备方法。3-奎宁酮如式(I)所示。
3-奎宁酮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合成路线如式(II)所示。
其包括:
1)将乙酰乙酸乙酯与氢化钠在四氢呋喃(THF)中反应,然后加入N-苯磺酰基-二乙醇胺二苯磺酸酯发生 成环反应,生成N-苯磺酰基-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含有活泼的亚甲基,在氢化 钠作用下生成碳负离子,而N-苯磺酰基-二乙醇胺二苯磺酸酯中的苯磺酸基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是良 好的离去基团,与二卤代烷的性质相似,因此能与乙酰乙酸乙酸碳负离子发生两次烷基化反应,而 形成含六氢吡啶环的化合物N-苯磺酰基-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反应溶剂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最 佳,反应回流进行,反应过程中有不溶固体生成。
2)N-苯磺酰基-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在溴化氢的冰乙酸溶液中、在苯酚存在下反应,脱去苯磺酰基, 生成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的溴化氢盐。反应在密闭瓶中60至80℃进行。其反应机理是氧化还 原的过程,溴化氢是还原剂,被氧化成溴,而苯磺酰基则被还原成二苯基二硫醚,苯酚在其中起到 了消耗溴的作用。反应液中加入大量乙醚后,产物即析出。
3)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的溴化氢盐在冰乙酸中与液溴反应,生成4-(α-溴化乙酰基)-4-哌啶甲酸 乙酯的溴化氢盐。该反应是酮的α-溴化反应,反应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在室温进行。
4)4-(α-溴化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的溴化氢盐在25%的盐酸溶液中发生脱羧反应,生成4-(α-溴化 乙酰基)哌啶的溴化氢盐。甲酸乙酯首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然后在α位吸电子基团(α-溴化乙 酰基)的协同作用下发生脱羧反应。
5)4-(α-溴化乙酰基)哌啶的溴化氢盐在乙腈中,在碳酸钾作用下反应,生成3-奎宁酮。这是一个分子 内成环反应,实质上溴代烷与胺的分子内反应。为了尽可能减小分子间反应的机会,利用高度稀释 原理,即在大量的溶剂中不断投放少量的原料进行反应。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产品收率可达50%以上,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N-苯磺酰基-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的质谱(MS)图
图2:N-苯磺酰基-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的氢核磁共振(1H-NMR)图
图3:N-苯磺酰基-4-乙酰基-4-哌啶甲酸乙酯的红外(IR)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
- 下一篇:具有包含活泼氢的反应性基团的醛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