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86982.2 | 申请日: | 2008-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江庆谅;戴志伟;陈祈年;吕黛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W8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拖拉动作来达成的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装置的使用已愈趋于普遍。使用者除了通过通信装置来进行沟通之外,也常常使用通信装置来进行信息的交换。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者会接到对方来电询问其他人的电话。这时候,使用者必需先请对方等待,然后使用者开启所使用的通信装置的通信录,并且查询通信录中是否有此笔被询问者的电话,然后再告诉对方。
然而,在使用者花很长的时间找到被询问者的电话之后,使用者必需将电话号码默记下来,或是使用纸笔等方式记下被询问者的电话号码,然后再用口述的方式告诉对方。如此一来,这种转述被询问者的电话号码的方式,对于使用者而言,除了使用上相当不便之外,所告知的讯息也很容易因为使用者的误记而产生错误。此外,这种方式也使得通话中的另一方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等待,而增加通信费用。
此外,通信装置通常提供有多方通话(conference call)的功能。然而,在传统的通信装置中,如果使用者要进行多方通话的话,使用者通常需于接通电话之后,再开启通信录,选择一个联络人的电话号码。然后,在拨通此电话号码之后,再进行三方通话的设定。由于必需开启多个视窗来进行设定,使用者往往会因为误触屏幕,或是不熟悉三方通话的设定方式,而不小心将对方的电话挂断。这种使用上的不便往往让使用者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系具有使用者容易操作,不易出错,而且可以有效率地的执行与通话者及被拖拉的联络人选项相关的通信功能,以节省使用者与通话者的等待时间的优点,极具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一通信装置的一使用者与一通话者进行通话时,显示一通话视窗。显示一通信录视窗,通信录视窗显示对应到至少一个联络人的至少一个联络人选项。从通信录视窗拖拉至少一个联络人选项之一至通话视窗。执行一通信功能,通信功能与通话者及被拖拉的联络人选项相关。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通信装置,包括一屏幕、一控制模块、及一通信模块。屏幕用以当一通信装置的一使用者与一通话者进行通话时,显示一通话视窗,并用以显示一通信录视窗,通信录视窗显示对应到至少一个联络人的至少一个联络人选项。控制模块用以控制屏幕,并用以回应于一使用者事件,从通信录视窗拖拉至少一个联络人选项之一至通话视窗。而通信模块则是用以执行一通信功能,通信功能与通话者及被拖拉的联络人选项相关。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绘制用以执行图1的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方块图。
图3A至图3D绘示为图1的通信方法的屏幕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D绘示为图1的通信方法的屏幕画面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104、106、108:流程步骤
200:通信装置
202:屏幕
204:控制模块
206:通信模块
302、402:通话视窗
304、404:通信录视窗
306、406:联络人选项
308、408:选择视窗
310:询问视窗
312、412:讯息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包括步骤102、104、106及108。在步骤102中,当一通信装置的一使用者与一通话者进行通话时,显示一通话视窗。在步骤104中,显示一通信录视窗,此通信录视窗显示对应到至少一个联络人的至少一个联络人选项。在步骤106中,从通信录视窗拖拉(drag and drop)至少一个联络人选项之一至通话视窗。在步骤108中,执行一通信功能,通信功能与通话者及被拖拉的联络人选项相关。
上述的通信功能可为传送被拖拉的联络人选项的至少部分的联络人信息(vCard/Versitcard)给通话者的功能,或者为将被拖拉的联络人选项的联络人,与使用者和通话者进行三方通话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6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