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覆有可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分化的包衣的医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4315.0 | 申请日: | 200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2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M·J·B·库特里克;R·J·小科托尼;S·M·罗兰德;M·A·库里泽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丰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54 | 分类号: | A61L27/54;A61L27/34;A61L29/16;A61L29/08;A61L31/16;A61L31/10;A61F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家蓉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覆有可 促进 内皮 细胞 黏附 分化 包衣 医疗 装置 | ||
本申请是2003年2月6日申请的题为“包覆有可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分化的 包衣的医疗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02-02-06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号60/354,680的优先 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植入躯体的血管或空腔器官的各种医疗装置(medical device)。具 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置于腔内的,其表面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各种人造的医疗装置, 例如,各种包有包衣的移植片固定模(stent)、移植片固定模移植物(stent graft)、 合成的人造血管、心脏瓣膜、导管以及血管修补筛(vascular prosthetic filter) 等类医疗装置。植入的医疗装置上的的包衣材料,具有促进祖代内皮细胞在该植入 的医疗装置的表面黏附、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并可形成功能性内皮细胞层,从而抑 制在植入部位的血管和器官的内膜增殖过程。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死亡和丧失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 化症的起因,与动脉的内腔表面有脂肪性蚀斑沉积相关。这类脂肪性蚀斑的沉积作 用可引起动脉管的横径狭。这类沉积作用最终会造成在病变部位远端的血行受阻, 而导致受该动脉供血的组织发生缺血性损害。
心冠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在美国,心冠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症(CAD)是最为常 见的严重威胁生命的一种慢性疾病,受其侵害的人群可达1100万人。心冠动脉粥样 硬化症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其他大多数疾病。心冠动脉内腔狭窄对 于心脏肌肉的损害作用,首先是发生心绞痛,并继以心肌梗死,最后导致死亡。在 美国,每年发生心肌梗死形成的患者人数,要高达150万例。这类患者中有60万人 (或40%)是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形成,这类患者中有30万人以上都是在抵达医院之前 就已经死亡。(Harrison氏内科医学原理,第14版,1998)。
对于心冠动脉粥样硬化症,能够采用经由皮下的血管腔内心冠气囊血管成形术 (PTCA)进行治疗。在美国,每年要施行这种经由皮下的血管腔内心冠气囊血管成形 术的矫治程序,可达40万例。这种经由皮下的血管腔内心冠气囊血管成形术的矫治 程序的操作,是将气囊导管插入一条外周动脉管内,顺着动脉系统探索进入受阻的 心冠动脉部位。然后使气囊膨胀,将该段动脉管撑开,趟平阻塞该处的脂肪性蚀斑 块,从而增加该受损动脉管截面积的血液流量。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往往并不能使 受损的心冠动脉管持久地维持开张状态。在接受经由皮下的血管腔内心冠气囊血管 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中,在6个月之内,为了矫治心冠动脉再狭窄问题而需要重复施 治的病例,竟可高达50%。这种在施行经由皮下的血管腔内心冠气囊血管成形术之后 再度发生狭窄的问题,在医学上就称之为再狭窄症。在急性的再狭窄症方面,血管 会重新缠卷收缩。随后,发生缠卷收缩的血管的中层平滑肌细胞,对于施行气囊矫 治程序的动脉管部位所引起损伤发生反应而增殖。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部分地是由损 伤部位释放的各种炎性因子所介导的。这类炎性因子包括,凝血噁烷A2、血小板衍 生生长因子(PDGF)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现已开发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来克 服这种再狭窄症问题。包括对于患者采用各种药物或器械(利用移植片固定模)施行 治疗。(Harrison氏内科医学原理,第14版,1998)。
在用于制服再狭窄症的各种治疗程序方面,已经证明移植片固定模是最为有效的 一种。这类移植片固定模,是可安置在受侵害的血管段内,使该处的血管内腔保持 正常状态的一种金属支架。在受侵害的血管段内放置这种移植片固定模,就可防止 该动脉段发生缠卷而形成封闭状态。移植片固定模还可防止该动脉管段沿着中层组 织发生局部开裂。移植片固定模可使动脉管腔保持大于单独采用经由皮下的血管腔 内心冠气囊血管成形术所形成的管腔,从而可减少再狭窄症多达30%。但是,尽管获 得这样的成功,这种移植片固定模仍然未能完全消除再狭窄症。(Suryapranata等, 1998。对于选择的若干急性心肌梗死形成患者的冠心动脉部位使用移植片固定模与 血管腔内心冠气囊血管成形术的随机性比较。循环系统97:2502-25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丰医疗有限公司,未经祥丰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圆形筒状的被加工材料的拉深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床整体包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