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线收线装置、自动收线耳机、无辐射有线手机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83186.3 | 申请日: | 2008-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郑大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M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 地址: | 830002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线 收线 装置 自动 耳机 辐射 有线 手机 电子设备 | ||
1.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至少具有:卷线盘、驱动该卷线盘的驱动装置、和信号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变速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该变速装置驱动所述卷线盘,
在所述变速装置和卷线盘之间还设有离合器,该卷线盘通过离合器与该变速装置连接,
离合器的外侧上设有凸体,卷线盘上对应设有弧凹型本体,
当弧凹型本体对凸体的作用力高于预设阀值时,凸体通过弧凹型本体带动卷线盘转动;当弧凹型本体对凸体的作用力低于预设阀值时,凸体将不再带动卷线盘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是微型电机,所述变速装置是减速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是弹簧或发条,所述变速装置是增速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具有容置空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装置至少具有两个齿轮,相邻的齿轮之间互相咬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装置由电路板和多条环形导电薄片构成,通过弹簧触针以及触针引线与外部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装置是无线连接的信号连接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内置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线装置所用电源是与将其内置于外壳内的电子设备共用的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线装置的耳机线收线开关是压轮。
11.一种自动收线耳机,包括耳机、耳机线和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是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收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上还设有送话器,所述耳机是由该送话器和听话器构成为一体的耳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收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由多根软导线和增强拉力的纤维线构成,且外部涂有高耐磨的绝缘材料。
14.一种无辐射有线手机,包括手机主体、耳机、耳机线、和耳机线收线装置,所述无辐射有线手机的外壳设有耳机插口,所述耳机可插拔地设置在该耳机插口中,所述耳机线和耳机线收线装置设置在手机外壳的内部,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至少具有卷线盘、驱动该卷线盘的驱动装置、和信号连接装置,所述耳机上还设有送话器,所述耳机是由该送话器和听话器构成为一体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具有变速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该变速装置驱动所述卷线盘,
在所述变速装置和卷线盘之间还设有离合器,该卷线盘通过该离合器与变速装置连接,
离合器的外侧上设有凸体,卷线盘上对应设有弧凹型本体,
当弧凹型本体对凸体的作用力高于预设阀值时,凸体通过弧凹型本体带动卷线盘转动;当弧凹型本体对凸体的作用力低于预设阀值时,凸体将不再带动卷线盘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辐射有线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微型电机,所述变速装置是减速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辐射有线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弹簧或发条,所述变速装置是增速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辐射有线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具有容置空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辐射有线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装置至少具有两个齿轮,相邻的齿轮之间互相咬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辐射有线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装置由电路板和多条环形导电薄片构成,通过弹簧触针以及触针引线与外部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31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元素营养花土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玉米秸秆青贮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