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脉波宽度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2515.2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3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7/08 | 分类号: | H03K7/08;G09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脉宽调制 信号 宽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的占空比的方法及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分时调整占空比的方法及装置。
一般而言,想要改变电子装置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显示屏幕的亮度时,通常是利用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duty)来达到。但是,在调整屏幕的亮度时,经常会发生不正常的闪烁现象。原因是如果调整占空比的时间点是在PWM信号刚开始为高(high)的时候,波形维持正确且稳定,便不会有闪烁的情况,如图1a所示。但如果调整占空比的时间点是在高的中后段时,会先产生不稳定变化,便会有闪烁的现象发生,如图1b所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调整占空比的方法及装置以改善上述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在调整显示屏幕亮度时所发生的闪烁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提供一与门(and gate)。
(2)提供第一PWM信号及第二PWM信号作为输入至与门。
(3)在第一时间点调整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同时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在第一预定期间内维持不变。
(4)在第二时间点调整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同时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在第二预定期间内维持不变,其中第二时间点在第一时间点之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装置包含:第一信号产生器,用以提供第一PWM信号;第二信号产生器,用以提供第二PWM信号;与门,响应于作为输入的第一PWM信号及第二PWM信号而输出PWM输出信号;第一信号调整器,用以在第一时间点调整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同时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在第一预定期间内维持不变;以及第二信号调整器,用以在第二时间点调整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同时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在第二预定期间内维持不变,其中第二时间点在第一时间点之后。
使用本发明来调整占空比时,可以解决在调整显示屏幕亮度时所发生的闪烁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绘示PWM信号在稳定状态(无闪烁现象)的波形示意图。
图1b为绘示PWM信号在不稳定状态(有闪烁现象)的波形示意图。
图2为绘示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绘示在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的波形变化示意图。
图4为绘示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装置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10-240:步骤方法 430:与门
410: 第一信号产生器 432:PWM输出信号
412: 第一PWM信号 440:第一信号调整器
420: 第二信号产生器 450:第二信号调整器
422: 第二PWM信号
接下来请参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其中所提到的范例会连同附图一同进行说明。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附图及说明中所使用的相同参考标号都代表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于运用相同或类似原理的各种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使用本发明来调整占空比时,可以解决在调整显示屏幕亮度时所发生的闪烁问题。
图2为绘示一种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的方法流程图。此调整占空比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提供一与门。(步骤210)
(2)提供第一PWM信号及第二PWM信号作为输入至与门。(步骤220)
(3)在第一时间点调整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同时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在第一预定期间内维持不变。(步骤230)
(4)在第二时间点调整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同时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在第二预定期间内维持不变,其中第二时间点在第一时间点之后。(步骤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2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