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存储单元及显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2513.3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J·爱德华兹;约翰·R·艾尔斯;奈格尔·D·杨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5/36;G11C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存储 单元 显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阵列的数据存储单元,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热载子应力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主动矩阵显示器中,需要存储与显示器的操作有关的数据。举例而言,显示画面所需的驱动电压,或是液晶材料的特性。如果主动矩阵显示器不需额外使用记忆装置,则可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阵列,包括至少两数据存储单元。这些数据存储单元利用热载子应力损害存储数据。每一数据存储单元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三端。当第二及第三端之间的一第一跨压接近或大于一第一临界电压,并且第一及第三端之间的一第二跨压大于一第二临界电压时,这些数据存储单元为一第一写入操作。
当这些数据存储单元为一第一读取操作时,这些数据存储单元的第一跨压为一第一电压,并且检测由该第三端流向该第一端的一第一电流。由该第三端流向该第一端的该第一电流被一未应力电流分割,用以判断这些数据存储单元是否发生应力。
当这些数据存储单元为一第二读取操作时,该第一及第二端之间的一第一反相跨压为一第二电压,并且检测由该第一端流向该第三端的一第二电流。由该第一端流向该第三端的该第二电流被一未应力电流分割,用以判断这些数据存储单元是否发生应力。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系统,包括一存储阵列。存储阵列具有至少两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利用热载子应力损害存储数据。每一数据存储单元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三端。当第二及第三端之间的一第一跨压接近或大于一第一临界电压,并且第一及第三端之间的一第二跨压大于一第二临界电压时,数据存储单元为一第一写入操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晶体管在应力及测量下的示意图。
图2显示在第一读取操作下,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压与漏极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3显示在第一读取操作下,应力前后的漏极电流的比例。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晶体管在应力(写入操作)下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的晶体管在反相测量(第二读取操作)下的示意图。
图5显示在第二读取操入下,漏极电流在发生应力前后的比例。
图6显示在第一次写入操作下,写入数据至晶体管的示意图。
图7显示在第二次写入操作下,写入数据至晶体管的示意图。
图8显示在第一次读取操作下,由晶体管读取数据的示意图。
图9显示在第二次读取操作下,由晶体管读取数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存储阵列的示意图。
图11为存储阵列的实际布局的一可能实施例。
图12为利用热载子应力存储数据的存储阵列的一可能实施例。
图13为利用热载子应力存储数据的存储阵列的另一可能实施例。
图14为利用热载子应力存储数据的存储阵列的另一可能实施例。
图15为可显示画面的系统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0、1300:存储阵列;
Row1~RowN、RowN+1、RowN+2:列线;
Col1~Col N、Col M、Col M+1、Col M+2、Col M+3:行线;
Vcom:共通电极;
Sw:切换装置;
Sd:数据存储单元;
1200:矩阵存储阵列;
400:显示面板;
600:电子装置;
700:电源供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2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车辆引导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