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1994.6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1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少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2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识别 极性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对多种型号手机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特 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有两种,一种是专利号 ZL200420044160.8代表的形式,它能自动识别极性,但有一个 最大的缺点,就是当电池已充满后不能自动停止充电。一种是专 利号200620017493.0在实施方式中给出的,前面用一个充电电 路,后面用四个三极管进行换相,这样做可以自动识别极性,但 充电电流不能增大,充满电池的时间很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识 别极性的充电电路,其上用了两个运放来自动识别极性和控制输 出电路,实现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有一个正电 源,一个负电源,一个地线。电阻R1、发光二极管D2与地组成 正极稳压电路,稳压输出接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正输入,稳压输 入接K1。电阻R2、R3与地组成正极分压电路,分压输出接第一 运算放大器1负输入,分压输入接K1。第一运算放大器1输出 接三极管Q1基极,Q1为NPN型三极管,Q1发射极接输出K1, Q1集电极接三极管Q3的基极,Q3为PNP型三极管,Q3发射极 接正电源。电阻R5、发光二极管D3与地组成负极稳压电路,稳 压输出接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正输入,负极稳压输入接K1。电 阻R4、R6与地组成负极分压电路,分压输出接第二运算放大器 2的负输入,负极分压输入接K1。第二运算放大器2输出接三极 管Q2的基极,Q2为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输出K1,Q2 集电极接三极管Q4基极,Q4为NPN型三极管,Q4发射极接负电 源。发光二极管D1、电阻R7、R8、R9、R10、三极管Q3、Q4组 成充电指示电路,R7接Q1的集电极,另一端接正电源,Q3的发 射极接正电源,Q3的集电极接R8,R8的另一端接Q2集电极, R9接Q2的集电极,R9的另一端接负电源,Q4的发射极接负电 源,Q4的集电极接R10,R10的另一端接D1的负极,D1的正极 接地。K1、K2为输出脚,K2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1、第二运 算放大器2的正电源脚接正电源,负电源脚接负电源。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正极分压电路与负极分压电路 中,R2与R6并联,R3与R4并联,组成一个分压电路,其输出 分别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1、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负输入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如上电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设计新 颖,使用方便。给电池充电时,只要把电池与K1、K2连接,不 论正负极性都可充电。稳压电路和分压电路及运放构成比较和放 大输出信号,驱动三极管,电流直接由Q1或Q2输出,充电电流 可以做得非常大。当电池被充满后,充电电路就会自动停止充电, 充电指示灯不再指示为充电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电路作进一 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少华,未经李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1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噪音交流电机
- 下一篇: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距离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