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作疫苗的融合抗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78914.1 申请日: 2008-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1691405A 公开(公告)日: 2010-04-07
发明(设计)人: 廖朝暐;翁仲男;章修纲 申请(专利权)人: 生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台湾动物科技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A61K39/12;A61K39/21;A61P37/02;A61P31/12;A61P31/18
代理公司: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代理人: 朱梅;黄丽娟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作 疫苗 融合 抗原
【说明书】: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内容为2007年11月30日提交名为“用作疫苗的融合抗原”的美国部分连续申请第11/948,327号,其同时要求享有廖朝暐与翁仲男于2003年6月9日所提交的名为“用作疫苗的融合抗原”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0/457,574号的优先权,该10/457,574号申请已取得美国专利第7,335,361号,其全文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抗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T-细胞疫苗的融合抗原。 

背景技术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依赖T-淋巴细胞与载有T-细胞识别抗原的细胞之间的直接交互作用。在受感染的体细胞中,病毒利用细胞本身的合成机制在细胞内复制,而T-细胞则识别受病毒感染的体细胞。然而,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抗原会出现在受感染细胞的表面(MHC I类),被杀伤性T-细胞(CD8+T-细胞)识别,杀伤性T-细胞可在病毒复制完成前杀死细胞以控制感染。 

用于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通常为活体减毒生物,其致病性虽已减弱,但可刺激保护性免疫。当病毒复制形成内源性加工肽时,用作减毒活疫苗的活病毒的外源蛋白在抗原呈递细胞(APC)的内质网(ER)腔中被识别与加工。上述加工过程包括抗原修饰以及适度消化。然而,减毒活疫苗,尤其是RNA病毒,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毒力恢复的倾向。 例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疫苗与减毒株两者皆有毒性恢复的情形。此外,病毒必须经历多次传代。因此其唤起免疫反应的能力受到质疑。开发减毒活疫苗是一项费时的工程。 

为防止减毒活疫苗恢复毒性,正在开发如假狂犬病疫苗、gI基因缺失疫苗以及PRV标记疫苗等基因缺陷疫苗。 

使用牛痘或禽痘的病毒或细菌作为携带抗原基因载体。通过DNA重组技术,可缩短优良疫苗的研发时间,且可同时取得同一疫苗的多种血清型。这些疫苗的实例为禽痘病毒及沙门氏菌载体系统及美国的Syntro Vet基因重组疫苗。另一方面,在使用微生物,尤其是RNA病毒,作为载体疫苗时,这些微生物会衍生新品种或新菌株。这些载体疫苗的安全性再次受到挑战。此外,传统重组亚单位疫苗对于触发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通常效果不彰。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外源性抗原,会被摄入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与B-淋巴细胞内。这种来自外源性抗原且带有免疫原表位的肽是在抗原透过液相胞饮作用或膜结合受体而内化至APC之后产生。然后在APC的内体区室中产生肽,并通过空的MHC II类分子将其分类,从而基于MHC II类分子与肽间的亲合性,形成肽-MHC II类复合物。肽-MHC II类复合物然后易位至APC表面,以便被CD4+T-细胞识别。然而,由CD8+T-细胞识别的亚单位型蛋白并不能成为有效的疫苗,因为其一旦施用,便被内化至内体区室内,且可能于该处大幅降解或无法与MHC I类途径产生交互作用。此外,CD4+细胞(Th细胞)可分别通过Th1与Th2辅助T-细胞激活体液免疫反应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Th1与Th2细胞可彼此调节以达到体液免疫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平衡。 

可感染如T-细胞、B-细胞、树突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的病毒已有相关发现与研究。这种感染猪的病毒的实例为猪生 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与II型环状病毒,以及感染人的病毒的人免疫缺陷病毒。这些病毒在抗原呈递细胞中关闭识别作为抗原的外源蛋白的能力。当免疫细胞无法唤起免疫反应并载运病毒时,已被这些类型病毒感染的动物极易受到其它病原体的二次感染。不幸的是,目前仍缺乏可针对感染病毒的免疫细胞产生作用的有效疫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台湾动物科技研究所,未经生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台湾动物科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8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