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调度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7726.7 | 申请日: | 2008-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艾建勋;翟恒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调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调度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多媒体业务涌现出来,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电话和消息业务,目前,多媒体业务中引入了应用业务,应用业务的特点是多个用户能同时接收相同的数据,例如视频点播、电视广播、视频会议、网上教育、互动游戏等。
为了有效地利用移动网络资源,提出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简称为MBMS)技术,MBMS为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的点到多点业务,通过该业务,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包括移动核心网和接入网的资源共享,尤其是空口资源的共享,且3GPP中的MBMS不仅能够实现纯文本低速率的消息类组播和广播,而且能够实现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组播和广播。
由于MBMS业务是面向全网的服务,同一个MBMS业务可能建立在不同的下层网元节点上。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多个网元的MBMS业务同步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102,上层网元发送MBMS业务数据包到各个下层网元,该业务数据包承载了业务数据,并携带时间戳信息、数据包序列号信息、累计的业务数据长度信息等,上层网元对一个或多个连续业务数据包标识相同的时间戳信息,这些标记了相同时间戳的数据包组成一个数据突发(data burst)或者称为同步序列(synchronizationSequence)。特殊的,上层网元标识每个业务数据包为一个数据突发或者同步序列,此时,每个数据突发或者同步序列只包含一个业务数据包。
步骤S104,下层网元对同一个同步序列中的业务数据包所携带的业务数据需要进行RLC协议层串接处理,不同的同步序列的业务数据包不进行RLC串接处理。并且,在对一个同步序列的业务数据包进行RLC协议层处理时,从每个同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包开始,对RLC协议层的RLC序列号进行复位处理,也就是说,从每个同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RLC PDU(协议数据单元)开始,RLC序列号从某个约定或者配置的固定值开始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出现上层网元到下层网元的传输过程中,出现多个连续数据包的丢失时,下层网元根据现有技术不能判断丢失的数据包在进行RLC处理时占用的RLC PDU的长度,从而造成出现丢包的网元不能和其它网元保持后续RLC处理的一致。在每个同步序列的开始复位RLC序列号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保证在每个同步序列开始,每个网元的RLC序列号都是一致的。
步骤S106,下层网元对同一个同步序列中的业务数据包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在其标识的时间戳对应的发送时机开始在无线接口依次发送业务数据包,由于上层网元发送到各个下层网元的上述信息完全一致,各个下层网元可以进行完全一致的处理,这样就实现了MBMS业务在各个下层网元的小区间同步发送。
目前,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设置每个数据包的时间戳信息。
方式一,在上层网元根据其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的时刻来标识时间戳,并对在某个特定长度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标识相同的时间戳,其中,特定长度时间间隔称为同步序列长度(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length),或者调度周期。
方式二,上层网元虚拟下层网元的RLC协议层处理,根据虚拟RLC处理的结果,对需要进行RLC串接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标识相同的时间戳。
由于上述两种设置方法,时间戳信息取决于业务数据包到达上层网元的时间,所以业务数据包的时间戳间隔都是不确定的。假设上层网元接收到的业务数据流是根据业务QoS整形后的数据流,也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业务数据流的带宽不超过业务QoS参数定义的最大带宽,并且假设无线接口在上述的时间段内的信道资源和QoS参数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7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