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7251.1 | 申请日: | 200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道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2/04;H01M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锂电池而言密封性非常重要。锂电池的密封主要取决于电池盖板与电 池外壳之间、电池盖板与极柱之间的密封。前者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比较容 易解决密封问题。后者一般在电池盖板与极柱之间设立绝缘件。
在现有的锂电池中,电池盖板一般为平板,极柱穿过电池盖板进入电池内 部。由于电池盖板比较薄,极柱在轴向与电池盖板的接触长度有限,得到的径 向支撑有限,因为极柱比较容易径向晃动,极柱的径向晃动,会在极柱与电池 盖板之间产生缝隙,影响到极柱与盖板之间的密封性。同时,极柱的晃动也影 响到极柱与极耳连接的牢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电池密 封性的锂电池。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改善电池密封性的电池盖板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包含:
电池卷芯,其上设有极耳;
一端敞口的电池外壳,容置所述电池卷芯;
电池盖板组件,置于所述电池外壳的的敞口的顶部,与所述电池外壳 配合密封所述电池卷芯,包含电池盖板、绝缘件以及紧固螺母,所述电池盖板 中部开设有极柱孔;
极柱,穿过所述极柱孔与所述电池卷芯的极耳连接,所述绝缘件设于 所述电池盖板与所述极柱之间,所述极柱的顶端设有螺纹,与所述紧固螺母配 合;
所述电池盖板的中部凸起形成凸台,所述极柱孔开设在所述凸台的中 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件的的中部凸起形成绝缘件凸台并套设于所述极柱孔 中,所述绝缘件的外壁与所述极柱孔的内壁适配,所述绝缘件的轴向长度小于 所述极柱孔的轴向长度,所述电池盖板的凸台顶端设有绝缘垫片,在所述电池 盖板的凸台、绝缘件、绝缘垫片与极柱之间涂有密封胶。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外表面为球台状。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孔为圆锥状或正多边形棱锥状,孔径沿凸起方向逐渐 缩小,所述极柱在与所述极柱孔配合部分的形状与所述极柱孔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卷芯中部套设有中部为空腔的卷芯棒,所述电池盖板 组件还包含设于所述电池卷芯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的绝缘隔圈,所述绝缘隔圈 的外壁尺寸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尺寸一致,所述绝缘隔圈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 块卡入所述卷芯棒的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为中空管状,所述极柱的下端设有凸起以卡入所述凸 块中,所述凸起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凸块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紧固螺母上方的所述极柱上依次套设有串联或并联所需 的连接环片以及固定所述连接环片的连接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上在所述电池盖板下方设有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极柱孔 径向尺寸的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池盖板与所述绝缘隔圈之间的部分为正多 边形棱柱。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在所述正多边形棱柱部分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极耳的孔 状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电池盖板的中部设凸台,可以增加电池盖板与极柱在轴向的接触长度, 增强极柱的径向稳定性,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2.电池盖板上的极柱孔与极柱为锥形配合,有助于增强极柱与电池盖板的 密封效果;
3.电池盖板与极柱之间的密封采用与电池盖板形状一致的绝缘件,用密封 胶密封极柱、绝缘件和电池盖板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地保证密封效果。
4.极柱与绝缘隔圈之间采用卡套的形式,能够防止电池卷芯的径向移动, 提高电池性能的稳定性。
5.卷芯棒与绝缘隔圈之间采用卡套的形式,能够防止极柱的径向移动,提 高电池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池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绝缘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常规绝缘件与电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池盖板的球台状凸台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极柱孔与极柱锥形配合的示意图
其中:
10-锂电池 300-电池盖板组件 370-绝缘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7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FID电子标签网络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持设备输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