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6786.7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岭;范文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热产生器来进行电池放电的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电子产品皆朝向高速度、高效能、且轻薄短小的趋势去发展。于是,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可携式多媒体播放器、MP3拨放器和数字相框、或笔记型计算机等。为了便利于使用者携带和使用,通常都会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中配置可充电电池,以增加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实用性。此外,为了使可携式电子装置能更精确的掌控电池的电力信息(例如为电池电压),某些可携式电子装置会在电池中会配置管理单元,以透过此管理单元,精确的得知电池的电力信息,以便正确的计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可使用时间及对电池的电力作最佳的电力管理规划。
以笔记型计算机而言,在其出货前会让电池的电量(例如为电压)处于一电力范围内,以避免笔记型计算机在出货时电池没电,使得使用者在取货时无法对笔记型计算机作基本的运作测试,以及避免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亦即高电池电压)下,因为搬运及放置环境(例如高温及高压)的影响,使得笔记型计算机发生不可预期的意外而产生故障。此外,由于笔记型计算机在出货前,亦会进行机台的测试,以确保货物出货时的品质,可藉由测试的同时对电池进行放电的工作,待电池的电量于电力范围时则停止笔记型计算机的测试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装置,利用热产生器耦接电池以接收电池的电力,并且热产生器会利用电池的电力产生热能,藉此进行电池的放电。
本发明提出一种放电装置,其包括电池模块及放电模块。电池模块具有管理单元及电池。放电模块包括控制单元、设定单元、显示单元、热产生器、风扇及散热片。控制单元耦接电池模块的管理单元,用以取得电池的电力信息。设定单元耦接控制单元,以根据电力信息设定电池放电量。显示单元耦接控制单元,用以显示电池的电力信息。热产生器耦接控制单元及电池,用以消耗电池的电力。风扇耦接控制单元及电池,用以降低热产生器的温度并且同时消耗电池的电力。散热片贴附于热产生器,用以吸收并散发热产生器产生的热能,以进一步消耗电池的电力。其中,在电池的电力信息达到预定值时,控制单元则控制热产生器及风扇停止消耗电池的电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控制单元为微控制器,此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器,以及此热产生器为晶体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控制单元透过集成电路互连接口耦接电池的管理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电力信息为电池电压。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放电装置,藉由热产生器将电池的电力转换为热能,并利用散热单元降低热产生器的温度。藉此,可提高电池的放电速度,同时可避免热产生器因为温度过高而烧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电装置的系统方块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热产生器、散热片及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20:电路板
100:放电装置
110:电池模块
111:管理单元
120:放电模块
121:控制单元
122:设定单元
123:显示单元
124:热产生器
125:散热片
126: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电装置的系统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放电装置100包括电池模块110及放电模块120。电池模块110具有管理单元111及电池112,其中管理单元111用以检测电池112的电池电压。放电模块120耦接电池120,以接收电池112所提供的电力,来提供放电模块120内部电路进行操作所需的电力。放电模块120包括控制单元121、设定单元122、显示单元123、热产生器124、散热片125及风扇126,其中控制单元110例如为微控制器,显示单元130例如为液晶显示器,以及热产生器140例如为芯片封装型态的晶体管。控制单元121耦接管理单元111,用以取得电池112的电力信息(亦即电池电压),其中控制单元121可以透过集成电路互连接口耦接管理单元111。值得一提的是,组成热产生器124的晶体管数量可以依据设计者及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亦即热产生器124内可以具有多个芯片封装型态的晶体管,并且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6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高效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 下一篇:一种余热余冷回收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