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基站、以及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4677.1 | 申请日: | 2008-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0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夏薇;鲁照华;关艳峰;刘颖;朱登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调度 方法 系统 基站 以及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基站、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为终端提供服务的设备。基站通过上/ 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通信,下行(或称前向)是基站到终端的方向, 上行(或称反向)是终端到基站的方向,多个终端可通过上行链路 同时向基站发送数据,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同时从基站接收数据。
在采用基站调度控制的数据传输系统中,通常由基站执行系统 资源的调度分配。例如,基站在下行传输时进行资源分配、为终端 进行上行传输分配所需的资源等。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调度算法 主要有基于非实时业务的调度算法(例如,比例公平算法等)和基 于实时业务的调度算法(例如,最大加权时延优先算法等)。基于上 述两种业务的调度算法的主要思想是:结合系统可用的无线资源、 信道状况、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需求 等因素来确定用户的优先级顺序,并根据该优先级顺序为用户分配 无线资源,应用这样的调度算法能够改善系统的吞吐量,用户可以 公平地共享无线频谱资源,保证了业务的服务质量。
对于实时业务,IEEE802.16e系统定义了最大时延的QoS参数, 要求业务的传输时延保证在QoS参数所允许的最大时延范围内。实 时业务的调度算法需要均衡考虑业务的传输时延(例如用户数据的 排队等待时延)、信道质量、吞吐量,即,用户的优先级不仅与用户 当前信道质量和用户吞吐量有关,还与业务的传输时延有关。在下 行方向,基站在进行资源分配时采用了改进的最大加权时延优先算 法(Modified Largest Weighted Delay First,简称为M-LWDF),该算 法在比例公平算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时延的因素,因此,在进行下 行资源分配时,与比例公平算法相比,M-LWDF算法更能满足实时 业务调度的QoS要求。
但是,实时业务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过程中尚未考虑业务的传 输时延因素。例如,目前IEEE 802.16e系统的终端根据不同业务的 传输连接申请带宽,向基站发送的带宽请求消息中携带有连接标识 (connection Identifier,简称为CID)、申请的带宽大小字节数等, 但带宽请求消息中没有体现业务的传输时延信息,这样,会使得业 务传输时延大的上行实时业务可能无法及时得到基站分配的资源, 从而降低业务的服务质量,降低客户体验。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基站无法为上行实时业务公平有效地 分配资源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基站、以及终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 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基站接收来自请求实时业务 的多个终端的带宽请求消息,其中,带宽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实时业 务数据在相应终端的数据队列中的排队等待时延信息;基站根据各 终端的排队等待时延信息确定各终端的优先级,并根据各终端的优 先级对各终端进行资源调度。
优选地,上述排队等待时延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排队等待时延 索引、排队等待时延等级。
优选地,在排队等待时延信息为排队等待时延索引的情况下, 该方法还包括:利用下述公式确定排队等待时延索引:
优选地,在排队等待时延信息为排队等待时延等级的情况下, 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排队等待时延数值范围与排队等待 时延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应终端的排队等待时延的数值 具有对应关系的排队等待时延等级。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最 大时延和系统帧长确定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4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