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4414.0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研次;田中壮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H05K11/02;H05K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 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装置 | ||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No.200710088568.3(申请日:2007年3月16日;发明名称:车辆内装置)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日本专利申请JP2006-072381的主题,该日本专利申请JP2006-072381在日本专利局的申请日为2006年3月16日,该申请的全部内容被本文参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内装置(例如车辆音频系统、车辆导航系统等),已经有这样的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安装在车辆车厢内;以及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并设有用于操作该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例如参考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66786。
车辆内装置在前部面板朝后的状态下并入车辆车体位置中,例如仪表板、中心控制板等。
因此,当车辆内装置布置在车辆车体的、面对驾驶员座位或副驾驶座位前侧的位置处时,坐在这两个座位中的一个上的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操作该操作部件,但是坐在其它座位上的用户就不能很容易地操作所述部件。
发明内容
同时,在大部分这种车辆内装置中,车辆内装置布置在中心控制板处并在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因此,坐在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在操作该操作部件时都感觉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车辆内装置,它能够由坐在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安装在车辆车厢内;以及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并设有用于操作该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其中,设有一个使装置本体和前部面板相互连接的驱动机构,且该驱动机构可操作而使得前部面板在一安装使用位置和一倾斜的使用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安装使用位置,前部面板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上,而在该倾斜的使用位置,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前部面板能够运动至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在该处,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因此,不管装置本体的安装位置如何,前部面板的前表面都能够朝着用户。因此,用户更容易操作该操作部件,这有利于提高在使用车辆内装置时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安装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向前运动的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向前运动的位置且为第二姿态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A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4B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A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5B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9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10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11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13是左侧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右侧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5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16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17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18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19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0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1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2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3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4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5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6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7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8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29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
图30是第一和第二球窝接头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4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