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纱机的纤维集束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3791.2 | 申请日: | 200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浩司;清木和夫;丸山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华伟;何自刚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机 纤维 集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的纤维集束设备,特别是一种位于环锭细纱机的牵伸机(牵伸部分)下游的,采用适当方式将牵伸机牵伸过的纤维束集束的纤维集束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存在多种类型的环锭细纺机纤维集束设备,其在加捻过程之前将牵伸的纤维束集束,以获得高质量的减少不匀性和毛羽的纱线。作为用于纤维集束的方法,使用机械引导部(集合器)的方法和将吸入气流施加到沿着多孔带(透气皮圈)移动的纤维束上的方法都是常规的。
引导部件,诸如在上述方法中的机械引导部和多孔带,它们在与纤维束接触的状态下引导纤维束。为了在引导纤维束时不扰乱纤维束的纤维排列,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小在引导部件和纤维束之间的摩擦。公开号为2007-9391的日本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减小纤维束和引导部件之间摩擦的纤维集束设备。上述申请中的纤维集束设备具有引导部件和励振装置,该引导部件包括一对引导表面,其引导纤维束沿着行进方向运动以使纤维束的宽度收窄,该励振装置振动引导部件以便在收窄纤维束宽度方向上产生作用于纤维束的声压。上述申请公开了一种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排列的平板和由平板的相对表面设置的引导表面,以及一种如图6所示的引导部件61。引导部件61成形为圆柱体,其截面形状朝着纤维束行进方向收窄,该引导部件包括从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槽部62。引导表面62a由相互对置的槽部62的内表面构成。振子63以预定的共振频率(例如,大约34KHz)来振动引导部件61,以使声压从引导表面62a产生。从而减少了引导表面62a和纤维束之间的摩擦。
然而,当引导部件成形为两个平板时,纤维束会沿着平板的引导表面在垂直于纤维束行进方向的方向上扩开。从而,纤维束无法充分集束。同样,当引导部件61成形为如图6所示的圆柱形时,由于引导部件61刚度大,共振不容易产生。因此,引导纤维束所需的振幅不容易获得。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机的纤维集束设备,该设备限制纤维束朝着垂直于纤维束行进方向的方向上扩开,并改善细纱的质量。
为达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样式,提供了一种纺纱机的纤维集束设备。该纤维集束设备包括引导部件和励振装置,该引导部件引导纤维束以使纤维束的宽度朝着纤维束行进方向收窄,该励振装置振动引导部件以便在收窄纤维束宽度的方向上产生作用于纤维束的声压。该引导部件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振动板。每个振动板包括成形为引导通道的引导部分和支撑板部分,该引导通道在出口处的截面比在入口处的小,该支撑板部分包括与励振装置的振子相连接的近端和与引导部分整体成型在一起的远端。引导通道包括入口引导通道。每个引导部分成形为允许声压自与面向其他引导部分的相对表面相对应的侧部和自与相对表面相交的表面相对应的侧部作用于至少通过引导通道的入口引导通道的纤维束。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借助下述的说明并结合旨在举例描述发明原理的附图而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当前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A是表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牵伸机的侧视图;
图1B是表示了图1A中的牵伸机的引导部件和下罗拉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了从导引单元的入口观察到的,图1A中的牵伸机的纤维集束设备的视图;
图2B是表示了一个导引单元的振动板的局部侧视图;
图3A是表示了图2B中的导引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图3B是表示了在入口方向上观察的图3A中的导引单元的视图;
图4A是表示了细纱的毛羽数量的对照表;
图4B是表示了细纱的单纱强度的对照表;
图5A,5B,5C和5D是表示了在入口方向上观察的修改实施例的导引单元的视图;和
图6是表示了常规导引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结合附图1A至4B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环锭细纺机进行描述。
如图1A所示,牵伸机11为四罗拉式,其中包括三罗拉式牵伸部分和一对在纤维束F的行进方向上位于牵伸部分的下游的最终传输罗拉24。三罗拉式牵伸部分包括前下罗拉12、中下罗拉13和后下罗拉14。支撑架16,17固定于罗拉座15上,该罗拉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可调整的基部。中下罗拉13和后下罗拉14分别通过支撑架16,17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镜筒
- 下一篇:一种文档自动保存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