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可逆线圈框架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附件及电气开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3730.6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E·R·伯格登;T·A·惠特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 鹏;马江立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可逆 线圈 框架 电气 开关设备 附件 组件 | ||
1.一种用于包括一可动柄(66;66′)的电磁线圈(25;25′;26) 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140),所述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包括:
线圈框架(28),其包含第一端(30)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32);
壳体(76),其包含多个内表面(142,144)、第一端(146)和与所 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148),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具有构造成用于 接纳所述电磁线圈的可动柄的开口(74),
其中,所述壳体的一定数量的内表面构造成(150;152;168;170) 选择性地将所述线圈框架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一个,其中,在 第一位置,所述线圈框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对,而所述线圈 框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对,在第二位置,所述线圈框架的第 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对,而所述线圈框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 一端相对。
2.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14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构造成容纳包括所述线圈框架的并联跳闸模块(62)和包括所述 线圈框架的欠压释放模块(82)中的任一个。
3.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14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是包括多个第一凸片(150,168)的第一内表面(142) 和包括多个第二凸片(152,170)的第二内表面(144);所述线圈框架还 包括第一腿部(56)和第二腿部(58),所述第一腿部(56)具有带多个 第一槽口(154)的第一侧(153)和带一定数量的第二槽口(158)的第二 侧(156),所述第二腿部(58)具有带多个第一槽口(162)的第一侧(160) 和带一定数量的第二槽口(166)的第二侧(164);在所述的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凸片中的一些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腿部的第一侧的第 一槽口啮合,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凸片中的一些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腿部 的第一侧的第一槽口啮合;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凸片 中的一些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腿部的第一侧的第一槽口啮合,所述第二内表 面的第二凸片中的一些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腿部的第一侧的第一槽口啮合;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凸片的其中一个构造成与所述第 一腿部的第二侧的所述一定数量的第二槽口的其中一个啮合,所述第二内 表面的第二凸片的其中一个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腿部的第二侧的所述一定数 量的第二槽口的其中一个啮合;以及,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内表面 的第一凸片的其中一个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腿部的第二侧的所述一定数量的 第二槽口的其中一个啮合,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凸片的其中一个构造成 与所述第一腿部的第二侧的所述一定数量的第二槽口的其中一个啮合。
4.如权利要求3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14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腿部的所述一定数量的第二槽口是两个第二槽口(158),所述第 二腿部的所述一定数量的第二槽口是两个第二槽口(166);以及,所述第 一腿部的所述两个第二槽口的其中一个和所述第二腿部的所述两个第二槽 口的其中一个都构造成啮合附件托盘(106)的一定数量的凸片(118,120) 的其中一个。
5.如权利要求4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14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表面包括具有两个第一凹槽(122,124)的第一边(172), 所述第一凹槽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腿部的两个第二槽口;所述壳体的第二 内表面包括具有两个第二凹槽(122,124)的第二边(174),所述两个第 二凹槽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腿部的两个第二槽口;第一边的两个第一凹槽 构造成覆盖附件托盘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凸片的其中两个;以及,第二边的 两个第二凹槽构造成覆盖附件托盘的所述一定数量的凸片的其中两个。
6.如权利要求4的电气开关设备附件子组件(140),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框架具有大体U型形状,包括基部(54)和从所述基部延伸的所 述第一和第二腿部(56,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7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