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装置及成像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3197.3 | 申请日: | 200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尚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G03G15/01;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成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装置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等的成像设备中,采用了转印装置,转印装置依次进行将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一次转印,以及将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
然而,出现了这样的技术问题,即:当利用具有高电阻的中间转印带进行成像时,会在已转印到纸上的图像中形成鱼鳞状图像缺陷(以下称为“鳞状缺陷”)。本发明人对这些图像缺陷进行了调查,发现鳞状缺陷伴随在预夹持区域处中间转印带与支承辊之间出现的间隙放电而产生,所述预夹持区域位于纸进入中间转印带与二次转印辊之间所在的夹持区域(转印夹持区域)的紧前方。
这些间隙放电为正放电,并且知道正放电形成圆鳞状电荷图案。当中间转印带的电阻较高时,更有可能保持在中间转印带的背面处形成的鳞状电荷图案。于是,当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移到纸上时,带的背面处的鳞状电荷图案起作用,从而在纸上形成鳞状图案。
特别是,当采用转印效率高的“球状调色剂”作为调色剂时,由于调色剂的附着力低,调色剂更容易通过微弱放电而脱离中间转印带。因此,更可能出现鳞状缺陷。
采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设备例如可以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4-333521中所公开的设备,该设备设有:二次转印辊,其触靠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支承辊,其在与二次转印辊相对的位置触靠中间转印带的内周面;并且该设备还设有防静电部件,其布置成在由二次转印辊和支承辊形成的夹持区域前侧(即,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的上游侧)触靠中间转印带和对置部件。
发明内容
在上述成像设备中,利用防静电部件关闭夹持区域前侧的间隙从而防止间隙放电。然而,在实际印刷操作期间,由于设备的振动、中间转印带表面的晃动、电场、作用在防静电部件上的摩擦力等,无法一直关闭该间隙,并且防静电部件朝向中间转印带或对置部件偏离。结果,在夹持区域前侧,在支承辊和中间转印带之间或者在防静电部件与中间转印带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当在支承辊与二次转印辊之间施加偏电压时,可能会出现间隙放电。因此,在中间转印带的背面处或者在触靠中间转印带的背面的防静电部件处形成鳞状电荷图案,从而在向纸上转印时形成呈鳞形图案的图像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和一种成像设备,它们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而不会由于间隙放电而产生不规则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该转印带输送已转印到其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在接触部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转印带的外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对置辊,该对置辊布置成在所述转印带的内周侧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对置带,该对置带绕在所述对置辊上;充电辊,该充电辊对所述对置辊进行充电;所述对置带的表面电阻率低于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电阻率;以及张紧部件,该张紧部件相对于所述对置辊布置在所述转印带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对置带绕在该张紧部件上,并且该张紧部件致使所述对置带在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触靠所述转印带的内侧。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可包括一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朝向所述对置带推动所述张紧构件。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的张紧部件可以是随着所述对置带转动的第一张紧辊。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的转印部件可包括:布置成与所述对置辊相对的转印辊;第二张紧辊,该第二张紧辊相对于所述转印辊布置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及转印输送带,该转印输送带绕在所述转印辊和所述第二张紧辊上,并且在所述接触部触靠上述转印带。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转印装置中,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中,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电阻率可以至少为1×1012(Ω/sq.)。
在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的转印带可以为弹性部件。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成像设备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转印装置;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将记录介质输送至所述转印装置;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向所述转印部件施加的电压,并致使调色剂图像从所述转印带转印至记录介质。
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可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而不会由于间隙放电而产生不规则性。
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二方面的转印装置可使对置带和转印带之间的压力保持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