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3078.8 | 申请日: | 200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尉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F01N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0710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各种车辆的发动机产生的噪声,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中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用于消耗发动机产生的气流能量,减小气流的压力波动速度,可以大幅降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消声器的主要构造包括膨胀室、输入管和输出管,在现有技术下,输入管与输出管偏置,因此消声器整体质量分布不均,整车布置时不方便,低频降噪效果不明显,导致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和空气动力性能较差。在消声器的体积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如何在不增大消声器体积的情况下,改善消声效果,不增加功率损耗成为消声器设计的主要目标。
中国专利CN1230607C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有一个连接在发动机上引出的废气管上的进气管以及与空气相通的出气管,该出气管包括三个垂直的管段,每一个分别构成一个废气进气管段、一个废气转向管段和一个废气出气管段;以及两个弯曲管段,其中的一个弯曲管段连接在废气进气管段和废气转向管段之间,另一个弯曲管段连接在废气转向管段和废气出气管段之间,从而所述两个弯曲管段与所述的三个直管段相互串联地连接在一起,其中废气进气管段、废气转向管段和废气出气管段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相互平行排列布置,其中三个直管段的轴线分别定位于同一个三角形的相应顶点上,以及所述的废气进气管段布置在靠近进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位置处。
在上述消声装置中,为了改善消声器对废气排放噪声的消声性能,该发明将出气管在扩张室内进行多次弯折用以延长消声器的出气管长度。其中,为了达到消声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弯折部分用圆角管连接。虽然该装置可以有效减小废气排放噪音引起的共鸣,并且在出气管内不会滞留积水,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在消声器空间有限的范围内,不但加大了加工难度,而且不利于组装,不利于应用。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消声器的内部空间、降低排气噪声的消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消声器的内部空间、降低排气噪声的消声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声装置,包括:
一个外壳,该外壳包括两个端壁,及连接两个端壁的侧壁;
在所述的外壳的一个端壁上具有一个进气管;以及
固装在外壳内的小壳体,该小壳体包括:
一个入口和从所述入口向小壳体内延伸的呼吸道,所述入口基本朝向外壳的与进气管所在的端壁相对的另一个端壁,在小壳体的壳壁与呼吸道之间形成第一小室;
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减压输送管,所述减压输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小室,另一端穿过外壳与外界空气连通。
优选的,所述小壳体的入口方向与进气管的进气方向相反或者所述减压输送管的排气方向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相同。优选的,所述小壳体包括两个端面,所述入口开在其中一个端面上,所述呼吸道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两个端面的距离,当呼吸道的长度等于两个端面的距离时,呼吸道延伸至小壳体内的端部具有多个呼吸孔;当呼吸道的长度小于两个端面的距离时,呼吸道延伸至小壳体内的端部开口。
优选的,所述减压输送管的伸入第一小室的部分具有多个扁圆形的呼吸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小壳体成同轴对称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消声装置,包括:
一个外壳,该外壳包括两个端壁,及连接两个端壁的侧壁;
在外壳的侧壁上连接有一个隔壁,将所述外壳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连接有进气管,第二腔室连接有排气管;
所述第一腔室内固装有第一小壳体,所述第一小壳体包括:
第一入口和从所述第一入口向第一小壳体内延伸的第一呼吸道,所述第一入口基本朝向所述隔壁,在第一小壳体的壳壁与第一呼吸道之间形成第一小室;
所述第二腔室内固装有第二小壳体,所述第二小壳体包括:
第二入口和从所述第二入口向第二小壳体内延伸的第二呼吸道,所述第二入口基本朝向所述隔壁,在第二小壳体的壳壁与第二呼吸道之间形成第二小室;
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减压输送管,所述减压输送管的一端穿入第一小室,另一端穿过隔板后伸入第二小室。
优选的,所述第一小壳体的入口方向与进气管的进气方向相反或者所述第二小壳体的入口方向与进气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材料与微晶玻璃阳极键合用中间膜层材料
- 下一篇:双信道双面排空射流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