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型缝纫机的移送齿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2741.2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6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培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27/02 | 分类号: | D05B27/02;D0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移送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移送齿传动装置,尤指一种筒型缝纫机的移送齿传动装 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筒型缝纫机的移送齿传动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
I271457所揭露,主要包括一主传动轴、二摇动轴、一摆动单元及二调整单元, 此主传动轴安装在缝纫机内部,二摇动轴平行但非共轴心形式枢接于主传动轴 上,且受主传动轴驱动形成一上下摆动行程,此二摇动轴之一为对应前送齿而 为前摇动轴,另一为对应后送齿而为后摇动轴;摆动单元枢接于该前或后摇动 轴,包含有二对应控制前、后送齿进给行程的前摆臂及后摆臂;调整单元包含 有二枢接于前、后摆臂的配重块及二固设于配重块上的扳动件,分别用以调整 前送齿或后送齿的平移往复进给行程。
然而,现有技术的筒型缝纫机的移送齿传动装置,虽然具有对被缝制衣物 进行传送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下仍然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其前、后送齿以 置中方式配置于针板的通槽中,当车缝的需求为小移动行程的缝距时,其前、 后送齿与车针及针孔的距离将被拉大,不仅使前、后送齿不易稳定的对被缝制 衣物进行抓起传送,且易造成被缝制衣物产生皱缩或拱起不平整等诸多不良影 响,尤其对于伸缩性佳的被缝制衣物更是特别显著;另其前、后送齿调整组所 使用的刻度盘为分离设置,在组成组件材料成本及组装成本不能有效地获得降 低;着实有待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筒型缝纫机的移送齿传动装置,其可使 被缝制衣物获得精确且稳定的传送。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筒型缝纫机的移送齿传动装置,该 缝纫机具有一机体及固定于该机体的一针板,于该针板上设有一针孔及在该针 孔前、后侧分别开设有前通槽和后通槽,该移送齿传动装置包括一主传动轴、 一偏心轮、一后送齿驱动机构、一后送齿、一前送齿驱动机构、一前送齿,该 主传动轴枢接于该机体;该偏心轮套接于该主传动轴上;该后送齿驱动机构包 含套接于该偏心轮的一段的一后送齿驱动连杆组、穿设于该后送齿驱动连杆组 且枢接于该机体的一后送齿传动轴、穿接于该后送齿驱动连杆组并枢设于该机 体的一后送齿调整组、连接该后送齿传动轴并受其和该主传动轴所共同传动的 一后送齿固定座;该后送齿固定于该后送齿固定座且位于该后通槽内;该前送 齿驱动机构包含套接于该偏心轮的另一段的一前送齿驱动连杆组、穿设于该前 送齿驱动连杆组且枢接于该机体的一前送齿传动轴、穿接于该前送齿驱动连杆 组并枢设于该机体的一前送齿调整组、连接该前送齿传动轴并受其和该主传动 轴所共同传动的一前送齿固定座;该前送齿固定于该前送齿固定座且位于该前 通槽内;其中该后送齿及该前送齿是依据该后、前送齿调整组的调整而产生不 同大小的椭圆形运动轨迹,该后送齿的各椭圆形运动轨迹的起点皆在相同位置 且形成于该后通槽邻近该针孔的一端,该前送齿的各椭圆形运动轨迹的二分之 一行程点皆在相同位置且形成于该前通槽邻近该针孔的一端。
本发明对照先前技术具有以下功效,借助后送齿的各运动轨迹的起点皆邻 近针孔处,对于各种不同伸缩特性的被缝制衣物皆能精确且稳定的往车针后方 传送而出。利用前送齿的各椭圆形运动轨迹的二分之一行程点皆邻近针孔处, 对于各种不同伸缩特性的被缝制衣物皆能精确且稳定的往车针方向传送进入。 借助刻度盘分别供前、后送齿调整组共享,不仅在组成组件可获得节省,另在 组装方面亦可大幅度的减少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传动装置应用于缝纫机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动装置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传动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送齿驱动机构局部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前、后送齿组与刻度盘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前送齿驱动机构局部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送齿高低调整机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的后送齿驱动机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前送齿驱动机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传动装置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移送齿传动装置
10主传动轴
20偏心轮
21、22偏心段
30后送齿驱动机构
31后送齿驱动连杆组 311后送齿驱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2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气底吹铜熔炼过程熔体温度软测量方法
- 下一篇:玻璃电熔窑工作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