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隔热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1892.6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莲盈棉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后俊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隔热材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隔热材料及其制作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隔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保和节能等课题越来越深入社会各界人心的今天,开发设计者在设计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新产品的时候,通常首选节能环保型产品。隔热材料对节能、环保有重要意义,例如现代办公室、家居室内以及汽车,都会使用空调,采用隔热材料建筑墙体、天花板、车顶、车门等能有效保持室内、车内温度,节约大量能源。因此开发设计者也正在对隔热材料领域作进一步探索研究。
众所周知,无纺布作为隔热材料的一种,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无纺布产品多采用动植物皮毛(如羊毛、棉花等)以及化工合成材料(如锦纶、涤纶、丙纶等)经过化学加工方法制作而成,往往不符合环保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竹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竹纤维具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保健功能,如质地柔软、抗菌抑菌功能、释放负离子、吸湿放湿功能、除臭吸附性、蓄热保暖功能等,因此有待于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无纺布隔热材料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环保、可降解的新型隔热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隔热材料的原料及各组份占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竹纤维50~80%、低熔点纤维(4080)10~30%、化学合成纤维0~30%。
其中所述的化学合成纤维可以为三维涤纶、丙纶或锦纶,包括15D三维涤纶或14D三维涤纶或13D三维涤纶或7D三维涤纶及其任意几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低熔点纤维(4080)具有优秀的热粘合性能,易与其他纤维混合,而且具有良好的弹力,易加工,因此稍微加热就很容易将竹纤维以及三维涤纶粘合成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新型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竹材进行物理破机械加工形成竹纤维;
B.将上述得到的竹纤维与低熔点纤维、化学合成纤维按比例混合均匀;
C.对均匀的混合体通过梳理机进行机械梳理;
D.将梳理后的混合体平铺后进行层状叠加;
E.将叠加好的混合体送入热风炉一段时间后取出即成新型隔热材料。
其中,所述步骤D中叠加好的混合体的规格为:克重范围为200~2000g/m2,厚度为2cm~12cm。
所述步骤E中热风烘箱内温度为110~180℃,加热时间为15~20min,采用输送网带输送,输送速度为4m/min~16m/min。
其中步骤A采用物理机械加工的方式将竹材粉碎以获得竹纤维的方法,较之现行的利用化学处理而获得竹纤维的方法,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竹纤维、低熔点纤维和化学合成纤维混合原料制作而成的隔热材料,不但使隔热材料具有低毒、环保、可降解、隔热性能好等优点,而且还具有竹纤维特有的保健效果。此外,本发明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生产效率高,也不会带入其他任何化学杂质,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天然环保安全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将竹材(如毛竹或竹片等)利用粉碎机进行物理机械加工,形成长度约为10~50mm的竹纤维,然后分别称取700g竹纤维、200g低熔点纤维(4080)以及100g 15D三维涤纶,将三者混合均匀;然后通过梳理机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机械梳理,将梳理好的混合原料分为数份,平铺成片状,面积约1m2,然后将平铺好的片状混合原料一层一层叠放起来,在自然状态下,将叠加好的混合原料通过输送网带送入热风烘箱,烘箱内温度110℃,以4m/min的速度进行输送,在烘箱内烘烤时间为20min,通过调整烘箱内网带高度进行定型,并配合输送网带的高度调节控制混合体的总厚度约4cm,出炉后即成成品隔热材料,本发明隔热材料可以通过裁剪成所需要的形状以在施工或生产中应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莲盈棉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莲盈棉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直流内冷冷管式余热吸附制冷机
- 下一篇:一种伺服阀在线均衡内泄电气零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