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1556.1 | 申请日: | 200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水谷正树;森茂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G01N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金属壳和沿轴向延 伸并安装在该金属壳的径向内侧的检测元件主体的气体传感 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覆盖检测元件主体的轴向前 端侧的多孔质保护层的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已知使用被安装到汽车的排气管并且包括检测元件的气体 传感器,该检测元件被构造成根据排气的特定成分(例如氧化 氮、氧气等)的浓度改变电动势或者电阻值。
用包括多孔质陶瓷的多孔质保护层涂覆检测元件主体的前 端部,以防止由于排气中的水滴附着到检测元件时产生的热冲 击导致出现的破裂。多孔质保护层使附着到检测元件的水滴分 散并且缓慢地吸收该水滴。因此,几乎不会在检测元件主体处 产生大的热冲击,从而,可以防止检测元件主体的破裂。例如, 日本特开2007-33374号公报(该对比文件的图1及相关说明) 公开了具有这种保护层的气体传感器。
然而,多孔质保护层的基端具有可能由于使用时的振动和 冲击而碎裂的尖角部分。当排气中的水滴附着到多孔质保护层 的由于该碎裂而变薄或露出的部分时,在检测元件主体的变薄 部分或者露出部分可能出现破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具有能够防止由于多孔质保护层的基端处发生的碎裂而导致 破裂的检测元件主体的气体传感器。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其包括:筒 状金属壳,其沿着轴向从金属壳的前端延伸到金属壳的基端; 板状检测元件主体,其沿着轴向从板状检测元件主体的前端延 伸到板状检测元件主体的基端并且被保持在金属壳的径向内 侧,该检测元件主体包括沿轴向从金属壳的前端突出的元件突 出部;多孔质保护层,其涂覆在检测元件主体的前端部上;以 及保护件,其被安装到金属壳并且包括在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围 绕元件突出部的侧壁,该侧壁具有形成在侧壁中并且允许气体 被导入到由该侧壁限定的内部空间的导入孔,其中,多孔质保 护层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相对于该第一部分被设置在基端侧的第 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具有沿朝向检测元件主体的基端的方向逐 渐减小的厚度,并且多孔质保护层的第二部分沿轴向被布置成 比导入孔靠近检测元件主体的基端。
在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气体传感器中,多孔质保护层的 相对于第一部分被定位在基端侧的第二部分被成形为使得它的 厚度朝向基端侧逐渐变薄。也就是说,第二部分不具有如现有 技术的多孔质保护层的基端那样的尖角部分。因此,可以防止 由使用时气体传感器受到振动和冲击所引起的第二部分处的碎 裂;可以防止碎裂部分处的多孔质保护层变薄;并且可以防止 碎裂部分处的检测元件主体露出。因此,即使排气中的水滴附 着到第二部分,检测元件主体也不容易破裂。
此外,由于第二部分相对于形成在保护件的围绕元件突出 部的侧壁的导入孔被布置在基端侧,因此,水滴难以穿过导入 孔附着到第二部分。因此,气体传感器可以可靠地防止检测元 件主体的破裂。
多孔质保护层的第二部分被成形为使得其厚度朝向基端侧 逐渐减小。厚度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第二部分的形状的例子 包括锥状、R状(圆弧状)等。
多孔质保护层的第一部分从检测元件主体的前端到第二部 分涂覆检测元件主体的周围。保护件可以是一重结构保护件和 层叠两个以上的保护件的多重结构保护件中的任一种。在多重 结构保护件中,位于最内侧并且直接地(即,在该保护件和检 测元件之间不存在其它保护件的情况下)围绕检测元件主体的 保护件与该方面限定的“保护件”对应。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第一方面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可以 被成形为使得多孔质保护层的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不小于多孔 质保护层的第一部分的厚度且不大于3毫米。
由于多孔质保护层的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一部分 的厚度但不大于3毫米,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使用时气 体传感器受到振动和冲击导致的第二部分处的破裂。因此,可 以提供具有高可靠性的气体传感器,从而有效地防止检测元件 主体的破裂。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气体传 感器,其中,第一部分的厚度不小于100微米且不大于6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叶乌脚绿竹试管育种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具成型的空心薄壁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