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光学活性外壳的助听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71070.8 | 申请日: | 200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卡桑马谢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R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郝俊梅 |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光学 活性 外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戴在耳朵上或耳朵内的助听装置,包括一个外壳。术 语助听装置在这里尤指助听器。但除此之外此术语也包括其他可戴式声学 设备,如头戴式耳机、头戴受话器等。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可戴式助听装置,它供听觉迟钝者使用。为了迎合多种多样 个性化的要求,制备不同结构形式的助听器,如耳后助听器(HdO)、带外 部耳机的助听器(RIC:receiver in the canal)和耳内助听器(IdO),例如还 有外耳助听器或耳道助听器(ITE,CIC)。这些作为例子列举的助听器戴在 外耳或耳道内。此外在市场上还提供骨导音助听器、可植入式或振动脉冲 式助听器。在这里或机械地或电地对受损的听觉进行刺激。
助听器原则上具有作为重要部件的输入转换器、放大器和输出转换器。 输入转换器通常是传声器,例如话筒,和/或电磁接收器,例如感应线卷。 输出转换器大多设计为电声转换器,例如微型扩音器,或设计为机电转换 器,例如骨导音耳机。放大器通常集成在信号处理装置内。在图1中以耳 后助听器为例示出了这种基本结构。在用于戴在耳后的助听器外壳1内装 入一个或多个从周围接受声音的传声器。同样集成在助听器外壳1内的信 号处理装置3处理并放大传声器信号。信号处理装置3的输出信号传给扩 音器或耳机4,它输出声信号。声音必要时通过以耳成形术固定在声道内的 传声软管以传给助听器支座的鼓膜。对助听器和尤其信号处理装置3的供 电通过同样集成在助听器外壳1内的电池实现。
当前对于能够评估涉及助听器工作状态的信息的视觉显示感兴趣。例 如由现有技术已知一些助听器,它们为此目的使用电泳显示器。文献 DE102004023047B3公开了一种助听器,其中可以在电泳显示器上显示一些 状态信息,例如助听器设置状态、电池充电程度、选择的程序或音量设置。 在这里,术语电泳表示在电场内荷电粒子的迁移。例如通过面朝观察者不 同电荷和不同颜色的粒子部分产生视觉印象。与之不同,也可以在弥散系 内存在两种颜色并通过电场分离,由此使一种颜色被另一种颜色覆盖。这 种已知的助听器存在的缺点是,通过电泳显示器达到的显示质量离期望值 甚远。另一个缺点在于,电泳显示器中最小像素尺寸比较大。此外,这些 带有承载弥散体的盒的助听器,基于其厚度并因而基于在外壳上附加形成 的层,在外观上不怎么让人喜欢。
此外,在传统的助听器中状态信息借助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显 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戴在耳朵上或耳朵内的助听装 置,其中采取一些成本尽可能低的措施,可以更高质量地显示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戴在耳朵上或耳朵 内的助听装置得以解决,它包括一个外壳,外壳至少部分由电生色的聚合 物构成。
因为电生色的聚合物是一种均质材料,所以除了施加这种材料和触点 接通外,不需要附加的工序。由此可以创造一种低成本生产的助听装置。 采用按照本发明的助听装置以有利的方式达到,外壳根据电激励至少部分 可以改变其颜色。由此给使用者或护理人员提供通过外壳的颜色看出助听 装置当时的工作状态的可能性。此外,由电生色的聚合物可以造成非常精 细的结构,并可用特别小的工作量施加在弯曲的表面上。此外,由于非常 低的电流消耗,达到电池没有很强的附加负荷。由此创造一种高能效的助 听装置。最后,电生色的聚合物有坚固性高的优点。
按另一种实施形式,外壳的外层由电生色的聚合物构成。尤其在外壳 的形状与使用者的解剖学结构相适应的助听器中,通过使用电生色的聚合 物,达到可以容易地将非常薄的层施加在弯曲的表面上。
与之不同,外壳可以全部由一种或多种电生色的聚合物构成。由此创 造一种能高效生产的助听装置。
优选地,外壳的由电生色的聚合物构成的区域显示一个标记,它对应 于助听装置的一种工作状态。尤其可以对应于助听装置的每种工作状态或 每个程序配设一个标记,此时取决于助听装置当时选择的程序可以突显出 各自标记的颜色。由此为使用者或护理人员提供一种通过各自标记的颜色 看出助听装置的状态的可能性。此外,也可以利用这些标记达到助听装置 的个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未经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